考研真题
1.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810民法学、刑法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法学综合(含民法学、刑法学等)考研真题汇总
考研指导书
1. 魏振瀛《民法》(第9版)考研真题和典型题
2. 2026年民事诉讼法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810民法学、刑法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书籍目录
2004年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2004年江西财经大学《法理学、民法学》考研真题
2005年江西财经大学《民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2006年江西财经大学《民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2007年江西财经大学《刑法、刑事诉讼法》考研真题
2007年江西财经大学《综合课》考研真题(民法、刑法部分)
2008年江西财经大学《民法、刑法》考研真题
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612法理学、民法学》考研真题
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810民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810民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810民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04年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专业:刑法学、经济法学
考试科目:经济法学、刑法学
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写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
第一部分:《经济法学》(共计7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经济法体系
2商业秘密
3金融信托
4自然资源法
5不正当竞争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如何理解经济法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2简述财政法的特征。
3试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20分)
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四、案例题(10分)
某麻纺公司是集体所有制企业,2000年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濒临倒闭。为了保住税收大户,县政府对该公司积极扶持以图其生存和发展。在县政府的帮助下,公司与某大学科研机构挂钩,通过技术转让,生产该科研机构的专利产品“新棉纱一号”,但是生产这个产品需要上新的生产线和其他一些辅助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公司难以筹集。正当公司经理一筹莫展之际,某机关干部替经理想出一个“妙策”:打报告到县政府,请县政府批准公司发行债券,然后请本县的彩印厂印制上百元的公司债券,将债券抛向社会,就会解决资金问题。经理听了非常高兴,随即付诸实施。2000年8月1日,该麻纺公司向县政府提交了拟发行90万元公司债券的书面报告。经县政府批准后,由县彩印厂实际印制了105万元债券,债券票面内容包括:面额500元,年利率17%,企业名称、债券发行日期和编号。后该麻纺公司派员进行了有奖发售,该债券很快发售一空。
问题:指出某麻纺公司在发行债券过程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第二部分:《刑法学》(共计7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犯罪未遂
2罚金
3主犯
4非法经营罪
5贪污罪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
2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3简述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四、案例分析(10分)
曾某是某电力学校一名学生,因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把父母给的钱挥霍一空,并欠学校9000多元学费。学校多次催他补交欠款,他不敢向父母要钱,于是想出了一个“绝招”:请同班的两名同学“绑架”自己来敲诈父母。2001年2月19日,曾让其同学给家中打电话,说:“你们的儿子在我们手上,赶紧准备1.2万元钱,今晚赶到南昌赎人。”曾的父母接到电话后焦急万分,准备好钱连夜赶到学校,并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事后,在公安人员的精心部署和策划下,案情很快真相大白。此案中,人们对曾某行为的定性存在较大分歧,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曾某不构成犯罪。因为曾某“绑架”的是自己,目的是欺骗自己的亲生父母索要钱财,其行为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还达不到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而且,我国现行刑法对这种以“绑架”自己来骗亲生父母钱财的行为没有做出明确定罪规定,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应对曾某定罪。第二种观点认为构成绑架罪。因为曾某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以让他人绑架自己做人质来要挟父母。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定诈骗罪。因为曾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虚构自己被绑架的事实,实施了骗钱行为,且其骗取的财产1.2万元属“数额较大”,所以应按照刑法第266条规定予以定罪处罚。第四种观点认为曾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因为曾某采取的行为本质上是胁迫,而非单纯的欺骗。
试分析:以上哪种观点比较恰当?为什么?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