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考研指导书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09年武汉科技大学《6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0年武汉科技大学《6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A卷)(含答案)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A卷)(含答案)

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6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8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19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2020年武汉科技大学《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答案)

部分内容


2009年武汉科技大学《6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规律

2社会形态

3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4资本原始积累

5实践的真理尺度与实践的价值尺度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哪些消极后果?

3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任选3题。共60分)

1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论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论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3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历程,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有人认为,因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引发了世界经济衰退,其根源就是经济全球化。从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后果的视角,评价这种说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规律

答: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2社会形态

答: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3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来创造条件,包括了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

5.实践的真理尺度与实践的价值尺度

答: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答: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哪些消极后果?

答: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知名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4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社会生活是人们对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阶级社会里的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任选3题。共60分)

1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论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而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强调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2论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答: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从经济方面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经济战略方面,主要是由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和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等。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如集中过多,管得过死等。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历程,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略

4有人认为,因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引发了世界经济衰退,其根源就是经济全球化。从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后果的视角,评价这种说法。

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受益。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它使得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依赖它国的危险,应该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美国次贷危机,即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由于次贷危机的涉及面广、原因复杂、作用机制特殊,持续的时间会较长,产生的影响会比较大。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又一次信用危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在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同时,也通过次贷危机显露出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这轮金融市场动荡不仅使市场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也加剧了各国对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但是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其根源就在于经济全球化,则失之偏颇。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80995.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