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详解

3. 全国名校外国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南开、中山等)

考研指导书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朱维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导 论

上编 古代至中世纪文学

中编 19世纪文学

下编 20世纪文学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都柏林人》[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研]

答:《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出版于1914年的短篇小说集,可以称得上是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小说集包含15个短篇故事,以都柏林为社会背景,截取了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横断面,成功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爱尔兰的社会现实。小说集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笔触简练、错落成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爱尔兰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苦闷。乔伊斯始终认为“从来没有一个艺术家把它(爱尔兰)展现给世界”,他希望通过都柏林这个爱尔兰最具代表性的缩影来书写爱尔兰的精神史,唤醒处于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瘫痪状态下的人们。

2唯美主义[南开大学2024年研;复旦大学2023年研;南开大学2023年研]

答:唯美主义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抛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他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帕尔纳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英国唯美主义的兴起稍晚于法国,但却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其理论更加完备,创作更加丰富,影响也更加广泛。四五十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派是唯美主义的先声。八九十年代,英国唯美主义形成高潮,涌现了以王尔德、佩特为首的一批作家、批评家。王尔德以其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论述和创作,被公认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9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后,英国的唯美主义思潮即进入尾声。

3《百年孤独》[东北师范大学2023年研]

答:《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小说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从布恩迪亚姑父姑妈那一辈因近亲结婚而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到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与姑妈玛兰塔·乌苏拉近亲乱伦,生出了长猪尾巴的女孩,这形成了一个怪诞的轮回,构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作品融入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反映了拉丁美洲风云变幻的历史。

4《鲁拜集》[浙江大学2022年研]

答:《鲁拜集》是古波斯著名诗人莪默·伽亚谟(Omar khayyám)所作的一部宗教长诗,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其崇高的声誉。鲁拜(Robajo)是一种诗的形式,每节四行,每行有抑扬格的五音步,以aaba为韵律,和中国古诗中的绝句相类似,有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特点。莪默伽亚谟的《鲁拜集》就是通过这种凝练隽永的诗体来探讨死亡与享乐,感慨人生如寄、盛衰无常,以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赠人以及时行乐的名言警句。它是古波斯诗歌的最高典范,1859年由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译成英文传诵于世。

5《吉尔伽美什》[复旦大学2022年研]

答:《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英雄史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吉尔伽美什的传说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经若干古巴比伦文人加工整理,于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整理成书,形成一部完整的史诗。史诗共三千余行,分4部分,气势磅礴,场面壮观,情节引人入胜,艺术上采用了夸张、反复、排比、象征、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各个人物,增强了感染力,是巴比伦文学中的杰作,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就取自《吉尔伽美什》。

6福斯泰夫[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研]

答:福斯泰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是剧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就出身说,他是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带有浓厚的封建寄生生活的特点,好酒贪杯,纵情声色;他也是军人,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荣誉观念和勇敢。同时,他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没有新兴市民阶级的进取心,却沾染了他们的愉快乐观和自我享受,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莎士比亚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是为有名的“福斯泰夫式”背景。

7奥林匹斯神系[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奥林匹斯神系,又称为俄林波斯神系,是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最高统治者的神系,因居于奥林匹斯山而得名。这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庞大神族,诸神各司其职,分别掌管天上人间的各种事务。它是父权制时代社会的反映,其中主要有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洋神波赛冬、女战神雅典娜、地狱之神哈得斯等。

8俄狄浦斯情结[南京大学2021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

答: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此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在不认识自己的父母的情况下,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又称为“恋母情结”和“弑父情结”。

9骑士文学[扬州大学2022年研;中山大学2019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0《十日谈》[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9年研;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一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1“大学才子派”[浙江大学2018年研;上海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大学才子派”是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统称。他们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较深的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修养。他们将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民间戏剧等各种戏剧形式融为一体,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剧作,为英国民族戏剧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准备了条件。其代表人物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12流浪汉小说[北京外国语大学2024年研;南开大学2022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5年研;北京大学2014年研]

答: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欧洲近代小说,是城市兴起和经济衰退的产物。流浪汉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聚焦于城市无业游民的生活,多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他们自述身世的方式,按照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进行叙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客观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但是,因为流浪汉小说常常采用玩世不恭或同流合污的态度对待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所以,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流浪汉小说对于此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13文艺复兴[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用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14百科全书派[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研;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的主编是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15“三一律”[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其缺点是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16湖畔诗派[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

答:湖畔诗派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在文学上,他们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他们主张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湖畔,写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节奏上与口语音调一致;提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赋》。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子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谄媚英国王室之作。

17《草叶集》[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

答:《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18《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这首诗的创作基础是1843年深秋诗人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中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成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19《人间喜剧》[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研]

答:《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用毕生精力完成的作品,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20自然派(俄国)[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自然派(俄国)是指俄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流派。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了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反动文人攻击为“自然派”,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及时予以还击,撰文阐述果戈理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指出了“自然派”文学跟人民的关系,捍卫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和斗争性,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就被称为“自然派”。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在体裁上,他们多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1“多余人”[首都师范大学2024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24年研]

相关试题:“多余人”形象[暨南大学2023年研]

答:“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22托尔斯泰主义[南开大学2013年研]

答: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自我完善”的体现。

23“心灵辩证法”[西安外国语大学2024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研]

答:“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心灵辩证法”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24巴那斯派[浙江大学2013年研]

相关试题:高蹈派[浙江大学2013年研]

答:巴那斯派,又称“高蹈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诗歌方面的表现。该派以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缪斯诸神居住的巴那斯山为名。出自诗选《当代巴那斯》。巴那斯派认为诗歌是纯粹的艺术,因而应注重形式,倡导诗歌客观化、科学化,反对浪漫派诗人过度抒情,主张态度客观、立论严谨、技艺完美,力图把个人感情隐藏在客观事物的背后,其创作内容最初取材于当代社会生活,后转向神话、史诗、异域传说及古文化等。诗歌形式固定,格律统一,文字机械,辞藻公式化,描述精确。代表性人物有邦维勒、勒贡特·德·利尔等。高蹈派诗歌是通向20世纪诗歌的一座桥梁,它在诗歌形式方面的探索及创造为后世诗人如象征派诗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25“艺术家小说”[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艺术家小说”是指以艺术家生活或创作为题材的小说。它兴起于19世纪德国小说界,是“塑造小说”或“发展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家小说”旨在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作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主人公是音乐家。这类小说多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26荒诞派戏剧[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24年研;南开大学202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研]

答: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流派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20世纪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奈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比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27黑色幽默[吉林大学2024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北京大学2014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浙江大学2013年研]

答: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黑色幽默是指意志坚强的个人对可怕而又滑稽的社会现实的冷酷嘲笑,它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小库尔特·冯尼格特、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宰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28魔幻现实主义[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研;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简答题,中山大学2019年研]

答: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至40年代,在60年代达到高潮。它在植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验,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贫穷落后的现实熔为一炉,在故事情节中夹杂着神话传说、奇迹梦幻等超自然因素,运用现代主义文学象征寓意、联想暗示、时序颠倒等表现方法,展现一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文学世界,以此来表现拉丁美洲的独特现实,探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和墨西哥的鲁尔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搜一搜

回复关键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史】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