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860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适用于考卷中仅含微观经济学的名校)

考研指导书


1.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3.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西南大学2024研;厦门大学2022研]

答: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在长期中,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得到各种益处。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厂商的成本,但是它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厂商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厂商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则是厂商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厂商规模扩大而向下倾斜。

2隐性成本[东北财经大学2022研]

答: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隐性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隐性成本包括:①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②厂商自己投入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报酬。其中第二部分又被称为正常利润。所以隐性成本就是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正常利润的总和。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

3成本递增行业[南京大学2022研]

答:成本递增行业是指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的行业,从而导致成本递增。在成本递增行业,行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产生两方面的结果:①需求上升,引起供给曲线右移,导致市场价格上升;②LAC上升,引起LAC上移。最终使市场价格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随着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长期供给价格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还引起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

4基尼系数[南京财经大学2022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图1 洛伦兹曲线

如图1所示,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计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A叫作“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5准租金[中国海洋大学2021研;武汉大学2018研]

答:准租金是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例如,由于厂商的生产规模在短期不能变动,其固定生产要素对厂商来说就是固定供给的:它不能从现有的用途中退出而转到收益较高的其他用途中去,也不能从其他相似的生产要素中得到补充。这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租金,因而被称为“准租金”。

如图2所示,图中MC、AC、AVC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P0,则厂商将生产Q0。这时的总可变成本为面积OGBQ0,它代表了厂商对为生产Q0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GP0CB,这就是准租金。如果从准租金GP0CB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DP0CE。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当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

图2 准租金

6显示性偏好[北京邮电大学2023研;西安交通大学2023研]

答:显示性偏好是P·萨缪尔森于1948年在《用显示性的偏好论述的消费理论》一文中提出的研究需求理论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推测人们的偏好。显示性偏好理论只是依赖于实际观察到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避免了使用先验的效用概念。只要消费者满足显示偏好的基本公理,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及需求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显示性偏好公理分为一般性公理、弱公理和强公理,这些公理保证了显示偏好的可传递性,以保证推出一条需求曲线。

显示性偏好的定义为:设(x1,x2)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商品束,消费者用完所有的收入,因此有等式形式的预算约束P1x1+P2x2=m。又设(y1,y2)是在收入既定条件下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束,这意味着它满足不等式预算约束:P1x1+P2x2≥P1y1+P2y2,即:P1y1+P2y2≤m。如果这一不等式成立,且(y1,y2)确实是不同于(x1,x2)的商品束,就称(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显示性偏好的一般性公理:如果商品束X是选择的商品束,Y是能够购买的商品束,X被显示偏好于Y,则Y不能被直接显示严格偏好于X。这表示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

7外部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研;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研;武汉大学2019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未经补偿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增加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得到报偿。外部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其私人价值。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

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减少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为此付费。外部不经济也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其私人成本。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大于社会最优数量。

外部性纠正办法主要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8合作博弈[中山大学2013研;厦门大学2012研]

答:合作博弈是指各博弈方可以谈定能使它们设计联合策略的有约束力的合同的博弈。厂商之间进行的经济博弈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非合作的。如果不可能谈判并执行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非合作的;如果能设计出合同,则是合作的。

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是买方和卖方之间就一块地毯的价格讨价还价。如果地毯生产成本为100美元,而买方对其评价是200美元,因为双方同意以101~199美元之间任一价格成交都将最大化买方的消费者剩余与卖方的利润之和,并使双方都得到好处,因此该博弈可能有合作的解。

合作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签订合同的可能性,在合作博弈中有约束力的合同是可能存在的,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它们是不可能的。

9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中山大学2015研]

答: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总存在着一组价格,使得每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某个合理配置禀赋的市场均衡,即只要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每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均衡实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表明价格的配置作用和分配作用是可以分开的。

该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在一个纯交换经济中,如果每个人的效用函数ui(ui表示第i个人的效用函数)在Rn上都是连续、严格递增与严格拟凹(严格拟凹的效用函数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的)的,假定x(_)是该交易中的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同时假定禀赋经过再分配,使得分配后的禀赋向量为x(_),那么x(_)必是该经济的一个竞争性均衡。

只有在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时,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才成立。其意义在于指出了分配与效率问题可分开来考虑,凸显了政府在再分配收入中的重要角色。

10替代效应[华中科技大学2024研;东北财经大学2024研;北京工业大学2023研]

答: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斯勒茨基替代效应中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能够购买他想要购买的价格变动以前的商品购买量;希克斯替代效应中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使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前后保持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11公地的悲剧[北京师范大学2016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公地的悲剧是指公共所有的土地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的现象,后特指公共资源可能很快就会因过度地使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的社会现象。由于土地是公共所有的,每一个放牧者都只考虑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并不考虑自己可能给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所有个人的最优放牧数量总和将远大于公地整体的最优放牧数量,由此导致放牧超载,土地日益衰落。

公地的悲剧可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共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明确产权关系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12道德风险[华中师范大学2023研;北京邮电大学2023研;四川大学2022研;中央财经大学2016、2011研;中山大学2016、2015研]

答:道德风险也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从根本上来讲,可以通过制度设计,由个人自己来约束自己,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13纳什均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研;厦门大学2023研;湖南大学2022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它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在同时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在纳什均衡存在的情况下,它既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不是唯一的;它既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14风险厌恶[北京大学2010研]

答:风险厌恶是指消费者更偏好的是财富的期望值而不是赌博本身。对于一个风险厌恶者来说,财富期望值的效用大于赌博的期望效用。即:U(π1W1+π2W2)>π1U(W1)+π2U(W2)。式中,π1和π2分别表示两种赌博结果W1和W2发生的概率。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曲线必然是凹曲线,且消费者越厌恶风险,曲线凹的程度越大。

15市场失灵[西南大学2024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16高峰负荷定价[西安交通大学2023研]

答:高峰负荷定价是指当负荷能力限制造成边际成本很高时在高峰期索取更高价格的行为。高峰负荷定价与三级价格歧视是不同的。对于三级价格歧视,厂商对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必须相等且等于边际成本。与之不一样,高峰负荷定价下各组的成本是独立的,可以通过令各自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而独立决定。

17沉没成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研;陕西师范大学2024研]

答: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沉淀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视。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例如,一项按企业特定要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假定该项设备仅能用于起初设计的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这项支出就属于沉淀成本。因为该设备别无他用,其机会成本为零,从而这不应包括在企业成本之中。不管购置该设备的决策是否正确,这项支出已付诸东流,不应该影响当期的决策。

18完全竞争市场[厦门大学2024研;湖南大学2024研;北京理工大学2021研]

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②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③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④信息充分。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搜一搜

回复关键词【复旦大学860】或【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