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电子书]全国名校出版硕士《441出版专业基础》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
2. [电子书]出版硕士《441出版专业基础》名校考研真题(2017年前)详解
考研指导书
1. [电子书]2026年出版硕士《441出版专业基础》专用教材
2. [题库]2026年出版硕士《441出版专业基础》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026年出版硕士《441出版专业基础》专用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出版信息检索
第二章 出版理论知识
第三章 出版实务知识
第四章 中国出版史知识
部分内容
第一章 出版信息检索
1.1 大纲详解
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特点、类型、功用;常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使用方法;书目、索引、文摘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用书目、索引、文摘的使用方法;年鉴、手册、名录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见年鉴、手册、名录的使用方法;表谱与图录的特点、类型与功用;常用表谱与图录的使用方法;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与及基本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的种类及常用搜索引擎。
1.2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
1排检方法概述
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五类——字顺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和地序法。
(1)字顺法
字顺法是根据字符的形体特征或读音排检字(词)的方法,包括形序法、音序法和号码法。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及某些索引等多采用字顺法。
①形序法(见表1-1)
表1-1 形序法
②音序法
音序法是按照字(词)音排检汉字的方法。其中汉语拼音字母法最为常见。
③号码法
号码法又称笔形代码法,其基本特点是:将汉字分解成若干笔形,并为每种笔形配上一个固定的数字(代码),把对某字所取各笔形的代码连结为一个号码,该号码即代表该字,再按号码的大小依次编排汉字。
号码法主要有:a.四角号码法;b.中国字庋撷法;c.起笔笔形号码法等。其中四角号码法较为常见。
(2)分类法(见表1-2)
表1-2 分类法
(3)主题法(见表1-3)
表1-3 主题法
(4)时序法
时序法是按时间顺序排检各种知识材料的方法。年表、历表、年谱等工具书常使用这种方法。此外,也有部分书目、索引采用此法,如《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5)地序法
地序法是以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划分等为序排检地理资料的方法。地图集、方志目录、地方文献书目、地名手册、地理沿革表、行政区划简册和名胜词典等多采用此法。
2常用排检方法
(1)汉语拼音字母法
汉语拼音字母法是根据汉字的拼音字母组成序列依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编排单字(或词)的一种排检方法。
汉字的排列先以其汉语拼音音节为序;音节相同的,按声调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的次序排列;如果音节和音调都相同,按汉字的总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如果笔画数也相同,按汉字起笔至末笔各笔笔形,依“横(—)、竖(∣)、撇(丿)、点(、)、折()”顺序排列;若各笔笔形仍相同,则按在汉字编码字符集中的编码值从小到大排列。复音词的编排,是先将首字作为排序依据;首字相同的,按第二字排序;第二字也相同的,按第三字排序。
(2)笔画笔形法
汉字用笔画笔形法编排时,先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若笔画数相同,按起笔至末笔各笔笔形依“横(—)、竖(∣)、撇(丿)、点(、)、折()”的顺序排列;如果笔形仍相同,则按在汉字编码字符集中的编码值从小到大排列。复音词编排的原则与汉语拼音字母法相同。
(3)部首法
东汉许慎编《说文解字》首创部首编排法。明代梅膺祚作《字汇》弥补了《说文解字》部首繁多、不便查检的不足。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新出版的字典、词典打破了“从义归部”的老传统,由以往注重字义改为依字形定部,部首的数量也有调整。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在214部的基础上删并为200部。
部首法大多用于大型字典、语文词典的正文编排,综合性词典与中小型字典、语文词典的辅助索引编排。
(4)四角号码法
四角号码法将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赋予号码0~9。通用的笔形口诀为“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排序的基本方式,是先对每个汉字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角的笔形特征依次取一位数字,形成一个四位数作为汉字的代码,然后将汉字依据其代码从小到大排列。如果出现汉字不同,而按四角所取的号码却相同的情况,则有两种区别方法:a.再取靠近右下角(第四角)上方的一个笔形作“附号”,并按附号大小区别先后。b.对相应各字比较横笔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横笔数相同的,可比较总笔画数。总笔画数也相同的,比较起笔至末笔各笔笔形,依“横(—)、竖(∣)、撇(丿)、点(、)、折()”顺序排列。若起笔至末笔各笔笔形仍相同,则按该字在汉字编码字符集中的编码值从小到大排列。
四角号码法多用于编排汉语古籍索引,一般需要附设汉语拼音检字表或笔画笔形检字表。
(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制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图书分类法,主要供大型图书馆给图书分类使用。中图法广泛用于编制图书馆分类目录和各种书目、索引、年鉴等。我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也标明中图法的分类号。
中图法设有5个基本部类、22大类,它的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详见表1-4。
表1-4 “中图法”的分类体系
(6)四部分类法
四部分类法简称“四分法”,起源于魏晋,定型于唐代。该法是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至清代,四分法日益完善,《四库全书总目》成为四分法的典范。后来也有在四部基础上再增加“丛书”部的。
四分法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基本适应我国古代典籍的分类编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分法经过适当改进,用于整理古籍,如《全国古籍善本书目》将古籍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
考点二、常用工具书 ★★★★
工具书是“系统组织某方面资料,用于解难释疑,指引线索的出版物”(CY/T50~2008《出版术语》)。工具书与其他出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工具书的检索性。
1字典、词典
字典是汇集单字,按某种方法编排,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是汇集词语,按某种次序编排,逐条加以释义或提供有关信息的工具书。
(1)字典、词典的特点
①以条目为基本单元。
②检索的专指性强。
③解释简明、规范。
(2)字典、词典的组织结构
①正文
正文是解释字或词的部分,是字典、词典的主体,由一定数量的条目依一定顺序编排而成。条目一般分成两部分:a.字头或词目,它们位于条目的开头,便于读者查找;b.释文,即对字头或词目的解释。
②辅助说明和目录、索引
辅助说明包括序言、前言、凡例等,位于正文之前。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索引一般在正文之后,也可在正文之前,且一种书可有多种索引。
③相关附录
正文后面常附有相关参考资料,以补充正文或辅助查考。
(3)字典的类型
①普通字典
普通字典按照读者对象的需求,收录一定范围的汉字。收字范围的确定,一般以汉字的使用频率为依据。释文对字头的读音、作为单词的意义和作为构词成分的意义分别予以解释。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还常常提供例证。
小型、中型的普通字典,如《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般适合社会大众使用;大型的字典,如《汉语大字典》,比较适合专门的研究人员使用。
②特种字典
特种字典收录的字头,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释文内容一般着重对汉字的某一方面特征作出解释,如《同源字典》等。特种字典通常适合专业研究人员使用。
(4)词典的类型
①按照词目和释文是用同一种语言还是两种或更多种语言,可分为:a.单语词典;b.双语词典;c.多语词典。
②按照规模和篇幅,可分为:a.大型词典;b.中型词典;c.小型词典。
③按照正文词条编排的方法,可分为:a.形序词典;b.音序词典;c.义序词典。
④按照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着重点,可分为:
a.语文词典
第一,普通语文词典
普通语文词典兼收汉字和多音节的复词、固定词组、成语、典故等,释文一般标明词目的读音、解释其意义和举例说明用法,如《现代汉语词典》等。
第二,特种语文词典
特种语文词典选收普通词语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词语,并按照特定的用途进行解释。
b.专科词典
专科词典有时也以“百科词典”为名,专收某一或若干学科的专业词汇、名词术语等,给出专业性释义。
c.综合性词典
综合性词典实际上是普通语文词典与专科词典的结合体。它既收普通词语,也收各学科的名词术语;既有普通词语的释义,又能提供各学科的专门知识。
(5)常用字典、词典介绍
目前最常用、最通行的小型字典为《新华字典》,常用的大型字典为《汉语大字典》,最常用的中型词典为《现代汉语词典》,常用的大型词典有《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
①《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是我国目前最通行的一部小型普通字典,也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②《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大型汉语字典。该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古今汉语研究之大成。
③《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以收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除一般词汇外,也选收了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现在仍在使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某些习见的百科词语等,基本上反映了目前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
【说明】语汇又称词汇。
④《辞海》
《辞海》(第6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权威大型综合性词典,除普通词语外,还收录100多个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主要专业词语。
⑤《辞源》
《辞源》(修订本)是一部以古汉语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词典,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反映鸦片战争(1840年)之前的汉语词汇面貌,可用以解决阅读古籍时有关词语掌故、典制、文物等方面知识性问题。
⑥《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集古今汉语语词之大成。收录古今汉语的一般语词及已进入一般语词范围内的常见百科词汇。释文注重历史性、全面性,具有义项齐全、释义准确、例证丰富和资料翔实等特点。
2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工具书,供查检所需知识和事实资料之用,也具有扩大读者知识视野、帮助系统求知的作用。“百科全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被西方知识界奉为“百科全书之父”。汉语的“百科全书”一词是20世纪初才出现的。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开创于1978年,其标志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开始编纂。
(1)百科全书的特点
①概述性
百科全书是百科知识的总汇,它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系统、全面地叙述和说明人类各个知识领域或某个知识领域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提供各种事物的基本知识、历史和现状。
②完备性
百科全书被称为“工具书之王”,几乎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它的编纂体例和检索系统也最为完备:以大中小条目、概观性文章及丰富的插图,满足读者的查考、浏览和阅读需求;以目录、索引和参见系统,加强检索功能;以再版制、连续修订制和补卷制,保证知识材料的新颖性。
③权威性
百科全书是供长期查检和引据的权威工具书,带有“知识标准”的性质,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的权威性体现在编者、撰稿人和出版者三方面。
(2)百科全书的编排方式
百科全书以条目为基本单元,全面、系统地介绍知识。条目一般由条头、释文(有时附必要的图表)和参考文献构成。条目的编排一般有三种方式:①按条头字顺编排;②分类编排;③分类与字顺相结合的方式(即大卷分类)编排。其中按条头字顺编排的方式是现代百科全书编排条目的主流。
(3)百科全书的类型
①综合性百科全书
它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供读者查检基本知识和基本资料,可分为:
a.学术性百科全书,一般为多卷本,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b.普及性百科全书,如《中华常识百科全书》。
c.通俗性百科全书,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②专业性百科全书
它以某一学科或某一门类知识为收录范围,如《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和《化工百科全书》等。
③地域性百科全书
它以与某一地域相关的知识为收录范围,全面介绍该地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及历史状况,如《北京百科全书》等。
(4)常用百科全书介绍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1994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第2版于2009年出版,该版在编排上采用当代世界各国编纂百科全书的一般通行做法,全书的条目不按学科分类排列,而是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②《不列颠百科全书》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海外又称《大英百科全书》,素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著称。《网络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于1994年正式上网。《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修订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于2007年推出。这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参考工具书。
3类书和政书(见表1-5)
表1-5 类书和政书
4书目和索引
书目和索引同属检索性工具书,或称为“二次文献”,它们都具有揭示文献线索的作用。
(1)书目(见表1-6)
表1-6 书目
(2)索引(见表1-7)
表1-7 索引
5年鉴、手册和名录
年鉴、手册和名录同属资料性工具书,都以提供资料为主要任务,具有信息密集、方便实用的特点。
(1)年鉴(见表1-8)
表1-8 年鉴
(2)手册(见表1-9)
表1-9 手册
(3)名录(见表1-10)
表1-10 名录
6表谱(见表1-11)
表1-11 表谱
7图录(见表1-12)
表1-12 图录
考点三、计算机信息检索 ★★★★
1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与基本方法
(1)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概念与特点(见表1-13)
表1-13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概念与特点
(2)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见表1-14)
表1-14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2网络信息检索的种类及常用搜索引擎
网络信息最流行的检索工具是搜索引擎。
(1)搜索引擎的含义
搜索引擎是一种应用的软件系统,它以一定的策略搜集和发现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后,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2)搜索引擎的种类
①目录式搜索引擎
目录式搜索引擎是将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分类,提供用户浏览数据的方式,雅虎等属于这种类型。
②关键词搜索引擎
关键词搜索引擎是用户将特定的数据输入后,在数据库中寻找符合需要的相关信息,谷歌、百度等属于这种类型。
(3)常用的搜索引擎(见表1-15)
表1-15 常用的搜索引擎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出版硕士441】或【出版硕士出版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