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考研指导书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4.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04年华南理工大学《3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3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3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6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04年华南理工大学《32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黑。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面哪种现象是爆发式飞跃(  )。

A.种子长成植株

B.火山爆发

C.生产工具革新

D.地震海啸

E.物种变异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

A.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B.在事物量变过程中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C.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统一体的分解和新统一体的产生

D.消除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E.使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理论根据是(  )。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质变和量变复杂性的原理

C.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4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表现在(  )。

A.它会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显著的破坏

B.它会使现实的生产力变成潜在的生产力

C.它会消灭生产力

D.它会把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E.它使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

5人的价值(  )。

A.就是个人的价值

B.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C.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作用

D.体现在贡献和满足的统一

E.是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

6作为历史观的范畴,自由王国是(  )。

A.泛指人的自由

B.指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C.指人们深刻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而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

D.指人们摆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而实现了自由

E.指人们摆脱自然界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E.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8社会劳动在人类认识发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表现在(  )。

A.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必要性

B.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可能性

C.社会劳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器官的进化

D.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往

E.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语言的产生

9认识的客体就是(  )。

A.客观事物

B.物质

C.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D.一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的对象

E.世界上一部分对象化的事物

10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

E.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量

11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爬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  )。

A.是对医生的不敬

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C.说明形而上学思维方法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

12日本在历史上长期闭关锁国,后来有一件事使很多日本人清醒了。那是16世纪,葡萄牙的海盗船闯到一个岛上,手持步枪强令日本人修船,使人看到了先进武器的重要。一个叫石尧的封建领主,费尽心机,得到了制造步枪的全部技术。他把从欧洲引进的这第一项技术,写成了日本第一部科技文献《铁炮记》献给天皇义辉。这对地方封建割据很快得到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以后,日本人更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了。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面对着经济瘫痪.社会二三千万人失业的萧条局面,但是,从1950年起,用不到20年时间,就从后进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人们说,这真有点像“布什鸟”。“布什鸟”的故事是希腊的一个神话,说它烧成灰后又突然飞起来了。那末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烧成灰后又突然飞起来了,靠的是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条是从《铁炮记》开始的办法,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引进后进行综合,在综合基础上发明创造。这件事情说明(  )。

A.引进先进技术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外因

B.在技术上综合与创新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因

C.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对于国家腾飞有重要的意义。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E.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3目前在某些干部中存在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败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地区甚至存在着“集体腐败”现象,这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存在着腐败的必然性

B.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

C.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够健全

D.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E.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必要性

14科学技术在本质上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致的。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唯心主义还有广泛影响,如存在主观主义、有神论、封建迷信以及歪理邪说等。这说明:(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未消除唯心主义存在的认识论根源

B.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未阻止住某些国家在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领域提倡唯心主义

C.唯心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

E.唯心主义的“广泛影响”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是日益深入人心的

15古代人们的认识,古代的科学,首先取决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也在相当程度上受统治阶级的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所制约。古代的天文学、力学、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帝王宫殿和坟墓、神庙和教堂、城堡和战舰,是古代的人们所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提出的问题,构成了古代力学和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兴起,取决于当时生产技术蓬勃发展的要求。航海特别是远洋航海需要根据天体的位置精确地确定经纬度,矿井抽水需要尽可能提高抽水扬程,战争中枪炮的制造需要计算弹道和落点……。近代力学,归根到底是由于有这样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科学发展这一历史印证了:(  )。

A.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的认识

B.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

C.科学家和理论的“求知欲”“好奇心”,显然不能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D.科学研究没有相对独立性,它总是受到实践的决定

E.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二、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15分)

16联系“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形势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黑。正确答案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  )。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初

C.17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3货币的本质是(  )。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一般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D.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

4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B.货币转化为价值的前提

C.货币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前提

D.货币转化为使用价值的前提

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

A.简单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可变资本

D.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8资本的周转速度与(  )。

A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9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关系是(  )。

A.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

B.价值构成决定技术构成

C.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D.两者是互不相干的

10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量和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1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固定资本更新

D.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12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

D.创造新价值

13商品的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

A.C+V+M

B.C+V

C.V+M

D.V+P

14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所具有的新作用是(  )。

A.普通借贷关系的中介人

B.万能的垄断者

C.国民经济的支柱

D.资本家之间的支付中介人

1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  )。

A.垄断价格实现

B.“参与制”实现

C.个人联合实现

D.垄断利润实现

16资本有机构成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资本中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18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

A.资本的技术构成会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B.资本的价值构成会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C.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D.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19资本积累是指(  )。

A.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将若干中小资本合并为少数大资本

C通过资本积累增大个别资本总额

D.通过信用组成股份公司

20平均利润的形成是由于(  )。

A.同一部门各个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B.不同部门之间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C.所有企业都要求得到同样利润引起的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转移资本引起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正确答案的代码涂黑。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4分,共40分)

21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和价值互为表现形式

22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一定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社会保障水平

E.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23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除了流通时间以外,还包括(  )。

A.原材料储备时间

B.劳动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E.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

24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  )。

A.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B.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C.一国的习惯和法律传统

D.物价变动情况

E.政府对利息率的调控

2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  )。

A.因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产生的

B.因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产生的

C.因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而产生的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E.来自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Ⅰ(V+M)=ⅡC

B.Ⅰ(C+V+M)=ⅠC+IIC

C.Ⅱ(C+V+M)=Ⅰ(V+M)+Ⅱ(V+M)

D.Ⅰ(V+M)>ⅡC

E.Ⅰ(C+V+M)=Ⅰ(C+△C)+Ⅱ(C+△C)

27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主要指下列情况引起的价值损耗(  )。

A.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损耗

B.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

C.由于人为因素使机器损坏

D.由于科技进步使原有机器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引起贬值

E.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28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

A.从物质形态上考察的资本构成

B.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C.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D.能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

E.由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

29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获得相当平均利润的资本家有(  )。

A.工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农业资本家

D.借贷资本家

E.银行资本家

30垄断时期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包括(  )。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E.非垄断企业内部之间的竞争

三、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15分)

31请结合十六大报告谈谈如何规范分配秩序,调节收入分配。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4728.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