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管理学考研真题汇总
考研指导书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周三多《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5. 周三多《管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03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3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04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4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5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5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06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6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07年厦门大学《4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7年厦门大学《4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08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09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10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11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12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含管理学部分答案)
2014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7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8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9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20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2021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22年厦门大学《808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03年厦门大学《445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管理学部分(共75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投入原则
2职能职权
3矩阵组织
4前馈控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要求根据图形说出其所表现的管理分析方法,并指出其理论特征、贡献及局限性。
说明:本题缺失图形,对此我们感到十分抱歉!
2企业的变革速度对有效的管理跨度的确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3人们常常认为计划和控制是一个系统,也有人常常把控制称之系统,这两种看法说明了什么?这两项表达都可以成立吗?
三、论述题(共25分)
有人认为有效的管理是“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人认为有效的管理应是“人本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请对这两种说法进行评论,谈谈你对实现有效管理的认识。
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无差异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边际收益产品
二、简答题(共10分)
什么是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区别是什么?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个垄断厂商在一个城市设两个工厂提供电力,两个工厂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为:第一个工厂:MC1=15;第二个工厂:MC2=Q2+9.5。这里,Q1和Q2表示两个工厂的产量,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40-Q/2,这里Q=Q1+Q2。假设固定成本为0,找出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每一个工厂的生产数量。
2甲公司和乙公司是生产和销售某种机械的仅有的两家企业,并假设他们生产的产品是无区别的,他们产品的需求曲线是P=580-3Q,其中,P是产品的价格,Q是总需求量。甲公司的总成本函数为TC1=410Q1,其中,TC1是甲公司的总成本,Q1是其产量;乙公司的总成本函数为TC2=460Q22,其中,TC2是乙公司的总成本,Q2是其产量。并且假设这两家公司的生产能力是无限的。
(1)如果两家企业串谋(即寡头厂商联合起来,制定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使联合体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并且想最大化他们的利润,那么甲公司应生产多少?
(2)乙公司会同意这样一种安排吗?为什么?
四、论述题(共25分)
从2000年11月成都11家影院实行5元票价开始(而此前电影票价格要十几元到几十元),全国很多城市掀起电影票降价的风潮。但实行的结果,降价并不一定带来票房收入的增加。比如,自2000年12月20日起,石家庄市9家影院进行了一个月的降价尝试,对《飞天舞》《幸福时光》等4部电影一律实行5元票价,并预期能收到人气陡增和收入增加的效果。出人意料的是,影院并没有出现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这一个月电影观众人数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而票房收入同比减少了40%。该市在2000年春节公演《特务迷城》时,又将票价涨到了15元,票房收入骤然上升。
结合上述现象,请论述:
(1)降价是不是一定会使销售收入(或者利润)上升?为什么?
(2)企业利润最大化定价的依据是什么?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30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