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8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考研指导书


1.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2.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8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12年西南大学83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西南大学83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西南大学83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9年西南大学83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西南大学83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西南大学43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6年西南大学44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12年西南大学83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西南大学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述题(60分)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3.简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二、论述题(第一题50分,第二题40分)

1.联系实际论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联系实际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述题(60分)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中所处的位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适当的地位上,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1)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正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充分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才由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革命才能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它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

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构成的,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在这个结构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上层建筑即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且为其服务,而且也受制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反作用。这一地位决定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道德观念等先进的思想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且这两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主导工程、基础工程,我们应该科学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整个环境中那些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联的因素所构成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广泛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动态性体系,它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系统。这一复杂的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多个层面,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它们从各个方向形成“合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各个层面的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有层次,如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较宏观环境就更直接、更具体。

(2)动态性

环境的动态性,是由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中,无论是自然环境因素还是社会环境因素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环境系统变化更快。

(3)特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进行的,人也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的,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多的受到这一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特定性反映了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直接制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4)可创性

可创性主要是从人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环境,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环境。

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对于社会大环境,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改变它的,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乃至消除其中的消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创性。

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如单位环境、家庭环境等,对教育对象有直接影响,因而营造良好的小环境,并积极地过滤大环境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对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简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要求,教育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教育对象思想问题的性质、存在方式及其产生的原因等情况,运用适当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中,需要遵循以下准则和要求:

(1)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其实质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合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合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有针对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内容选择和运用方法;

②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和运用方法;

③针对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

(2)综合性

综合性的要求,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特点以及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特点,同时或先后选择一种以上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教育过程,并在把握不同教育方法各自特点及共同趋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协调综合,有机地构成为教育目标、工作任务服务的统一性方法体系,形成整体性优势和综合性效果。

①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问题,就是多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构成协调、有序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产生综合效果;

②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条件的不同特点选择具体的综合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创造性

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人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求教育者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基本要求,自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②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也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这就需要不断综合运用这些相关学科所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载体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掌握这些新的手段,改进和更新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论述题(第一题50分,第二题40分)

1.联系实际论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答: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其他环境因素相比,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通过下列特征表现出来的:

(1)属人性

属人性是文化环境的根本特征。

①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化”。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传承积淀,就形成了文化环境,它体现着、孕育着人类的理想和超越自然的发展能力。

b.文化环境在本质上是指向人、塑造人的。文化一经形成,其因素就会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形成系统,凝固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模式和文化传统会通过各种社会形式和传播媒介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使人们的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打上文化背景的烙印。

(2)社会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社会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个社会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社会文化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每一个人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受制于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同时,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必然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及其相应的社会要求、社会人格对象化为某种文化,如一本著作、一个故事,或一种评价、一种舆论、一次活动,这些以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为代表的文化显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广泛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3)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文化环境可以由人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利用和改造,以形成符合培养合格社会成员需要的新文化环境的属性。任何文化环境都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人类创造的产物。人作为特定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来进行文化环境创造的,而文化环境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人们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然而,人在接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人作为一个能动的认识主体,能够反作用于文化环境,即人可以积极地改造文化环境,把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创造出符合培养合格社会成员需要的文化环境。

(4)时代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着特定时代的要求,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化的时代性,强调的是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密切关系,反映的是它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的精神,就反映了当时我国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艰难困苦、一穷二白的时代特征。而在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国文化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64字创业精神,则体现着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我们要注意文化环境的时代性特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

(5)复杂性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既包括观念文化,又包括制度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各个层面要素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从我国现实的文化形态来看,既有传统文化因素,又有现代文化因素,还有外来文化因素,这些文化环境因素之间也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文化的这种多元性决定了文化环境的复杂性,使其对人的思想品德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形。同时,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因素的性质是多重的。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影响性质都不是绝对、单一的。在构成文化环境的诸因素中,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良性与恶性的因素总是混杂在一起,从而使文化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复杂的文化环境会对人的成长造成某些困扰,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某些干扰。注意文化环境的复杂性,发挥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引导人们朝社会要求的方向顺利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2.联系实际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并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

①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人”的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根本、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两者的“关系”中存在,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

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相互转化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会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化;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会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吸取,从而促使双方在思想政治道德等精神方面,进而在行为层面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化的实现一刻也离不开具体的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既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又必然存在着区别。两者在角色、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作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①角色不同

a.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调控和驾驭,居于主导地位,扮演的是教育者的角色。

b.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响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塑造的道德人格的载体,尽管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能动性,但其扮演的仍然主要是受教育者的角色。

②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

a.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促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这一任务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从事的活动是具有全局性、控制性和协调性的活动。如确立具体的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

b.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任务”则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从属于一定社会所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自身知、情、意、信、行的水平,进而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

③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a.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每个阶段,教育者都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在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实际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确立教育内容,选择活动的方式方法等。

b.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第一,参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疑需要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否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二,制约作用。教育对象能动性的发挥必然导致教育对象对教育者乃至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制约。

第三,反馈、检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其效果只能通过教育对象的思想观点、行为表现来检验。

(3)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①平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没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对话,而对话的双方是真正平等的。平等,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理解

理解就是了解、沟通,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一种理性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理解是一种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③共享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精神共享,共享是两者关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应该有共享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3659.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