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
3.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
4.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指导书
1.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2026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51西方经济学》考研配套题库
4. 2026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5. 2026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2026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书籍目录
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3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4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7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8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第9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1章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部分内容
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
1.1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见表1-1)
表1-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2)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3)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
1重要概念
(1)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原则作为统计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原则作为统计原则。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国外净要素支付(NFP),即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者GNP=GDP+NFP。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如果已知GDP折算指数,就可以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其公式为: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4)流量与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6)绿色GDP
绿色GDP是指各国用以衡量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损失之后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核算指标。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2两种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后两者较为常用。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量GDP的一种方法。支出法的核算项目及公式具体如表1-2所示。
表1-2 支出法的核算项目及公式
(2)收入法
收入法是指从收入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来计量GDP的一种方法。收入法的核算项目及公式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3 收入法的核算项目及公式
考点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可使用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进行计算。
2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即GDP扣除资本消耗或重置(折旧)的余额。
公式:NDP=GDP-折旧。
3国民生产净值(NNP)
NNP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即GNP扣除资本消耗或重置(折旧)的余额。
公式:NNP=GNP-折旧。
4国民收入(NI)
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从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按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NP-统计误差。
5个人收入(PI)
PI是指一国要素所有者在国民收入核算期间实际获得的收入,是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取得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公式: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即从个人收入(PI)中扣除个人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得到的最终金额。
公式: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
考点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见表1-4)
表1-4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注意:上述的Y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GNP、NDP、NI等等,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分析,但不论Y代表哪一种国民收入概念,只要其他变量的意义和Y一致,储蓄-投资恒等式总成立。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清华大学851】或【清华大学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