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3. 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前)详解(含复旦、武大等)
4. 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前)详解(含暨大、川大等)
5. 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前)详解(含人大、北大等)
考研指导书
1. 2026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用教材
2.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3. 2026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第二章 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第三章 受众——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第五章 需求与供给
第六章 广 告
第七章 劳动与资本
第八章 竞争与垄断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
第十二章 传媒投融资
第十三章 传媒并购
第十四章 传媒无形资本运营
第十五章 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
部分内容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内容产业[中传2013年研]
答: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是指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像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作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传媒业是主导的内容产业,不管是通过票房收入、转播权等的产值的直接增长,还是以不同的方式出售媒体产品获得收益,这些产业是经济价值的生产者。内容产业的特征有:
①内容产业具有商品和公共品的双重属性。内容产业是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为目的的产业,其生产的产品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也具有公共品的特殊性。
②内容产业具有低消耗性。内容产业主要以非物质资源为要素对象,知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典型的低碳经济。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内容产业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较低,基本上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③内容产业具有创造性。内容生产是创造性生产,内容生产是创新活动。内容生产极具创造性和个性。内容产品的产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件内容产品之间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
④内容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内容产业处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内容产品的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2管理跨度[中传2013年研]
答:管理跨度(spans of control),又称为管理幅度与管理宽度,是指一个上级直接指挥的下级数目。在组织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根据任务的特点、性质以及授权情况,决定出相应的管理跨度。管理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组织要设置多少层次,配备多少管理人员。在操作人员既定的情况下,管理的跨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反之,管理跨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有:
①管理者的能力。管理者的个人能力越强,就越能有效管理多名员工,可以适当放宽管理跨度。
②下属的成熟程度。员工的训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他们所需要的直接监督就越少,领导这些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员工的管理者就可以保持较宽的管理跨度。
③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工作的标准化程度高,任务的相似性就越强、复杂程度就越低,对员工的个人能力要求不高,需要的管理就越少,可以保持较宽的管理跨度。
④工作条件。如果员工的工作条件比较单一,例如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上班,那么管理的难度就比较低,可适当放宽管理跨度。
⑤工作环境。环境变化越快,变化程度越大,组织中遇到的新问题越多,下属向上级的请示就越有必要、越经常;因此,环境越不稳定,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就会受到限制。
一些管理学者认为,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数以4~8个为宜。再多的话,管理者的能力与精力都跟不上;再少的话,管理者的能力未得以充分发挥。实践证明,每一种管理跨度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缺点,这要求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以免困顿,关键是将管理跨度作为实施企业战略的手段,加以合理运用。
3传媒经济学
答: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研究与传媒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它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的抉择。对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罗伯特·皮卡德认为,它是“关于传媒经营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对信息和娱乐的欲望和需求”;阿尔巴润强调“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亚历山大等人则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指“制作和销售产品给各传媒行业的公司的经营和财政活动”。总的来说,传媒经济学涵盖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国际贸易、商业策略、价格政策、竞争和产业集中,传媒公司乃至整个传媒业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答:传媒具有以下经济学特征:
(1)传媒的一个整体特征:“双重产品”
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内容与受众。传媒公司可以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这就是传媒业与众不同之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听众、观众或读者所消费的娱乐和新闻内容构成了传媒公司能够销售的一种形式的产品;被这些内容所吸引的受众又构成了第二种有价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接近受众的途径可以被包装和定价,然后销售给广告客户。
①受众是众多传媒公司的主要通货,因为他们提供了广告收入。广告收入是商业电视和广播公司、报纸和许多杂志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即使是非盈利性传媒也关心受众。
②内容是传媒产品的另一类型,它具有许多有趣且不同寻常的特点。传媒内容一般被归类为一种“文化”产品。由于传媒内容的价值一般与它的属性有关,而这些属性是非物质的,所以传媒的内容不会在消费的过程中被耗尽或毁坏。
(2)“公共商品”的特征
与其他文化商品如艺术品相同,电视和广播节目也具有“公共商品”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个人的消费行为不会影响他人对同一产品的消费。
私有商品的消费将耗尽稀缺的资源,所以需要定量配给(通常靠市场或价格)。但是公共商品并不符合这个逻辑,创造公共商品的初始成本可能很高,但是随后提供额外单位的这种商品的边际成本却接近零。
2传媒经济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由于传媒及其文化产品具备其他产品和服务所没有的特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传媒经济学具有一些挑战传统经济理论的特别之处:
(1)对经济学基本前提的挑战
传媒产品似乎公然违反了经济学定律的基本前提——稀缺性。在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一部电影、一首歌或一个新闻故事在被消费后,并没有被耗尽。
(2)对资源配置理论的挑战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经济效率的概念与组织的经营目标密切相关。由于传媒组织目标模糊,所以很难运用任何以传统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笼统的模式。
传媒组织的目标往往很广泛,主要表现在:①一些传媒组织就像其他产业中的商业实体一样,主要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让股东满意;②有相当一部分传媒组织受利润以外的其他的动机所驱动;③在公共服务领域运营的传媒组织,产品质量和其他“公共服务”类型的目标就是它们自己的终极目标;④有些广播公司处于市场和非市场之间——不仅要达到产业管理者的目标,而且要实现股东们的目标。
(3)对价格理论的挑战
在自由市场经济学中,大多数与资源配置相关的决定都是通过价格体系而做的。但是在传媒行业,价格和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有些不太寻常。特别是电视广播,虽然其发展也是靠受众人数,但受众所接受的许多服务并没有涉及到向他们收取直接的费用。没有价格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直接链接,把消费者的喜好与供应商挂钩的一般做法就会失灵。
(4)对资源充分利用理论的挑战
按照经济学,如果仅仅依靠再配置资源,不用少生产其他产品,还能同时再生产一个以上的商品的时候,这种生产方式就没有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即没达到效率。但这种方法用在传媒产品的生产上就开始显得不恰当了。例如,一个电视公司可以再分销它的资源以便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的节目、吸引更多受众。但如果这样做将限制传媒产品的多样性,那么就不能说这种方式是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3怎样理解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答:传媒经济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1)传媒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①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媒的性质、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建立科学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做好理论准备。
③为传媒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为传媒产业经营和组建传媒产业集团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⑤填补了我国传媒理论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我国传媒理论的内容。
⑥找到了应用传播学研究的核心理论。
(2)传媒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①传媒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传媒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传媒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传媒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同国际接轨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传媒经济理论的确立为我国传媒开展产业经营,组建传媒产业集团提供了理论依据。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清华大学440】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