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717公共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考研指导书
1.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2.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717公共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10年暨南大学《6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0年暨南大学《6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1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2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3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4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5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6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7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18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20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21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22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2023年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10年暨南大学《617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学科 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
考试科目名称:617公共管理学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是非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的对错,对的打T,错是打F,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公共预算采用的是零基预算模式。( )
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组织规模内成正比例关系。( )
3西方公务员制度秉持公务员“政治中立”的原则。( )
4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第三部门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
5英国和美国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即政府干预的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 )
6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指标是一个既反映政府管理的速度、数量,又反映政府管理的质量的指标。( )
7我国第三部门的主要弊端是太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只有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才属于我国的公务员。( )
9在公共选择理论对人性的假定中,“经济人”与“政治人”是有本质区别的。( )
10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与排他性。( )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组织冲突的主要形式。
2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3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
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5简述传统的人事管理与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2造假贪官王怀忠于“九五”期间在安徽阜阳当政时,阜阳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4.7%,上报的数字却高达22%。贫困的阜阳被吹成全省发展最好的地区。王因而扶摇直上,官运亨通。试用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四、案例分析(30分)
阅读材料,并分析以下问题:结合组织理论和中国现行行政体制存在的弊端,分析江苏等省进行“强县扩权”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强县扩权,扩的是什么
正如预料的那样,经历了一些前期研讨与舆论铺垫后,近日“强县扩权”的提法明确出现在江苏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江苏今后将逐步推行“省管县”,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最近,“强县扩权”这一词语频繁出现在一些省份的“十一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形成了一股值得关注的地方政改新潮。其主要做法是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尽力摆脱“市刮县”现象。但仔细分析,其实质内容或许已不仅仅局限于财政层面。
其实,目前的“市管县”体制设计,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次改革尝试。当年,为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的功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地市合一的办法,赋予市更高的行政级别,由市代管县。
应该看到,“市管县”体制最初促进了城乡的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是也导致农村的资源大量向城市集中。其结果是,县成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城市集聚的要素越来越多,日益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便是学界所概括的“市刮县”现象。
或许是看到了旧体制的积弊,眼下不少地方“强县扩权”的积极性很高。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目前国情条件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之一。此前,浙江在“省管县”财政体制上的成功尝试,也让很多人看到这种改革的有效性。因为这样做,直接效应是淡化了地、市一级政府的财政职能,相应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有效地避免了管理效率的递减。
不过,强县扩权的核心,并不只是县级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而是通过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渐进带动行政体制的“扁平化”。而政府管理体系随着财政体制的“扁平化”,可以有效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使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并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统筹协调水平。
目前,这项地方性行政体制改革,其试验区域正从原来的浙江迅速扩展到江苏、山东等地,更得到了上层的积极回应。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已提出,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省份推行“强县扩权”乃至省直管县,其目的绝不应停留在财政收入的上收。推行“省管县”的核心目的在于富民强省、留利于县。换句话说,就是要革除现行城乡关系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快从“城乡分离”向“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转型。
必须看到,进一步精简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是这次改革的根本目的。而当前有些省级政府管理规模与幅度过大,势必给直管县带来较大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县扩权”的改革尝试,也是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的探索过程。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34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