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32新闻传播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详解【12小时高清视频】

考研指导书


1.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5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4. 2026年新闻编辑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新闻场域[北大2013年研]

答:新闻场域是在十九世纪两类报纸的对立中构成的,一类优先提供“消息”,尤其是“耸人听闻的”或更佳的“轰动性的”消息,另一类则发书摘和“评论”文章的理论,充分显示其“客观性”的价值。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充分显示其“客观性”的价值。新闻场与文学场或艺术场一样,是纯文化的特殊逻辑的存在场所。但是,新闻场与政治场和经济场一样,比科学场、艺术场甚至司法场更会受制于市场商业逻辑的裁决与考验。新闻场的控制力在不断增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渐渐地对不同文化生产场的自主性构成威胁。

2全媒体[北大2013年研]

答:“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全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它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不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在传媒市场领域里的整体表现为大而全,而针对受众个体则表现为超细分服务。

3赫伯特·马尔库塞[北大2013年研]

答: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他一生在美国从事社会研究与教学工作。他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的理论家,被誉为“新左派哲学家”“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他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理性与革命》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马尔库塞的思想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30年代受存在主义影响较深;40年代致力于揭示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的联系;50年代以后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出发解释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4新闻娱乐化[北大2013年研]

答: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又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全球化、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等优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5静态式设计[北大2013年研]

答:静态设计指报纸版面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的稳定性和统一性。静态式版面要求在一定的时期内,版面的空间布局、标题位置、字体字号、网纹线条、刊头、图片等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定性。求稳、求静是静态式版面的显著特点。静态式设计的核心是经过对报纸的整体、各个分叠、各个版面甚至各个栏目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在版面位置和形式设计上予以相对固定,强调连续性和关联性。而在报界存在多年的横向动态式,各个专刊都由不同组负责编辑,每一个分叠都有自己设计的报头和版面,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结果像是同一家报头下的几家报纸。静态式版面的编排工作相对动态式版面而言要简便得多,省去了版面空间布局的构思,一般情况下,只需把稿件分门别类,按稿件的轻重次序安排到固定的版面位置,在空间的大小上作一些局部调整。

6自审与送审[北大2013年研]

答:自审与送审是新闻机构监督和管理新闻发布,保持新闻客观性、党性原则的重要手段。自审是指新闻传媒机构在新闻稿件完成之后,由新闻机构内部审稿人对稿件进行审查、审核。防止出现稿件错误,对新闻进行把关。送审制度是新闻机构将稿件送由新闻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核实,并决定是否可以刊登发布。1950年4月19日由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是由党中央发出的唯一的一个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批评报道的专门文件。文件指出,记者采写的打算反映的问题如涉及全省或全市全区大局的稿件,要征求各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等等。反映问题的稿件,包括批评报道,凡涉及“全局”的都要送给省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审查。

7“走转改”[北大2012年研]

答:“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在新闻领域倡导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于2011年8月共同提出,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等。

8深度报道[东北师大2023年研;厦门大学2022年研;复旦2013年研]

答: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在西方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

9出镜记者[北大2012年研]

答:“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10微博元年[北大2012年研]

答:微博元年指的是2010年。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创造性地解决了信息传递的点对点问题。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应用是微博服务,通过网络重要年度人物、事件(犀利哥、凤姐、3Q战争、唐骏学历门)使微博都成为网民关注讨论的焦点。在认证机制下,名人、品牌企业、机构、网站等组织纷纷进驻微博,作为企业发布官方信息和与网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11纯净版面[北大2012年研]

答:纯净版面是指在20世纪末报纸版面设计中出现的越来越单纯的趋势。报纸版面专家马里奥·加西亚称这种追求简洁的版面为“纯净版面”(pure design)。加西亚是《华尔街日报》改版的主设计师,在这一理念主导下,《华尔街日报》所有版面元素的调整都只为了帮助读者最便捷地获取信息。《纽约时报》的版面设计也是朴素简洁的“纯净版面”的代表。该报版面元素应用单纯、整齐,贯穿了“少即是多”的美学观念。纯净版面的作用在于读者目光会很直接地会投向新闻及图片本身,提高了可读性和易读性。

12公共频道[北大2012年研]

答:公共频道指公共性质的电视媒介,与国营、私营性质的电视媒介相互区别、鼎足而立。它一般通过国家委托、特许的公共机构提供电视节目,不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其日常的运作经费以观众的电视机执照费、社会团体与个人的捐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大多不接纳商业广告,有的容许少量的商业广告,但明确规定不能影响节目的内容。最著名的公共频道有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公共广播公司(CPB)、公共电视网(PBS)、全国公共广播网(NPR)等公共广播机构。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搜一搜

回复关键词【复旦大学832】或【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实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