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741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汇总
考研指导书
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5.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6. 2026年世界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1962,中共中央调整计划目标,工业生产值原定950亿元调为880亿元,钢产量755万吨调为600万吨,并按“经济合理,保留骨干”的原则,对企业关停并转。这些举措的目标是( )。[统考2022年研]
A.改革计划经济发展比例趋于平衡
B.加强市场管理和压制通货膨胀
C.改革城乡和工农关系
D.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D
【解析】1960年秋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从此进入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停建、缓建了一批非重点项目,改善工业内部结构,根据“经济合理、保留骨干”的原则,关停并转了一批企业,集中人力和物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经过五年的调整,使“大跃进”带来的总量失衡、结构失调的状况得到平衡。因此答案选D。
2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这些举措意在( )。[统考2021年研]
A.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
B.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C.促进农业高级合作社迅猛发展
D.开启土地改革运动序幕
【答案】B
【解析】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为此,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由此,包工制与按件计酬制应运而生。这些措施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答案选B。
3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把1989年、1990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这一政策的目标包括( )。[统考2021年研]
A.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B.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C.有效遏制物价上涨势头
D.确立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答案】C
【解析】在1988年9月15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提出了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深化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9月26日至30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式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中央确定的治理整顿的基本思路是,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把1989年和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以扭转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势态,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使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因此答案选C。
4195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采取了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订货、向农民收购土副产品,用协商方式解决劳资纠纷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任务是( )。[统考2019年研]
A.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轻重工业关系
B.调整公私关系、工农关系、产销关系
C.调整产销关系、轻重工业关系、工农关系
D.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
【答案】D
【解析】从1950年4月始,商品滞销,生产减缩,商店歇业增多。到5月份,全国失业总数达到110多万。困难的程度是大城市重于中小城市,工业重于商业,上海重于其他地区。生产困难的原因是:①物价稳定以后,市上的虚假购买力消失,造成若干物资一时供过于求;②过去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一些工商业,现在失去了市场;③许多私营企业机构臃肿,经营不善;④同一行业内部盲目竞争,地方与地方之间供求不协调。5月8日至26日,中财委召开7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确定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见会议条)。会后,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调整,主要抓了三个基本环节:①调整公私关系。扩大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产品收购,对私营工商业发放贷款,调整公私商业的经营范围与价格,并减轻税负。②调整劳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必须确认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必须有利于发展生产;劳资纠纷用协商方法解决,然后过渡到更固定的合同关系。在各地工会推动下,私营企业纷纷建立了劳资协商会议。③调整产销关系。因此答案选D。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兵役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是在20世纪( )。[统考2018年研]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A
【解析】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又称《五五兵役法》)。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至此,中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6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以战备为中心的“三线建设”,下列属于“大三线”省区的是( )。[统考2017年研]
A.四川、贵州、云南
B.湖北、吉林、云南
C.山东、贵州、福建
D.四川、江西、贵州
【答案】A
【解析】大三线最初是指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都属于大三线的范围。其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畸形片面发展的不合理布局,积极开发内地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同时也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为巩固国防需要而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
7从1953年起,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分配形式,“四马”指( )。[统考2016年研]
A.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股息红利
B.国家公债、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股息红利
C.国家税收、国家公债、职工福利、资本家股息红利
D.国家税收、国家公债、职工工资、企业公积金
【答案】A
【解析】“四马分肥”是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的分配形式。1956年以前,国家规定私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全年盈余按以下四方面分配:国家税金约为30%,企业公积金约为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代替。
81953年,为解决粮食供应紧张问题,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 )。[统考2015年研]
A.实行国家合同定购
B.发展农业合作社
C.推行“以粮为纲”政策
D.实行统购统销
【答案】D
【解析】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其中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统购统销是对农村中的余粮实行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复旦大学741】或【复旦大学历史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