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741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汇总
考研指导书
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5.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6. 2026年世界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新石器遗址发现大量稻谷壳和稻草,红烧土,防洪水城垣。此遗址可能是( )。[统考2022年研]
A.红山
B.屈家岭
C.齐家
D.马家窑
【答案】B
【解析】红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出土大量精致玉器。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京山,出土的红烧土中发现大量稻谷壳遗存。齐家文化以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闻名,属于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玉器、铜器等。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出土的彩陶闻名于世。因此答案选B。
2据史记《商君传》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其目的是( )。[统考2022年研]
A.保证自耕小农经济利益
B.废除以奴隶为主体的生产方式
C.确立土地私有制以鼓励生产
D.取消封君对土地的所有
【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政策是“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所谓“阡陌”是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的井田的界限。新法规定开封疆阡陌,从法律上革除了井田制度,允许人们开荒,可以占为私有,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确立土地私有制以鼓励生产。因此答案选C。
3东晋南朝,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这一时期,从南方兴起的文化现象是( )。[统考2022年研]
A.佛教石窟造像
B.玄学思潮
C.山水田园诗派
D.书法艺术
【答案】C
【解析】佛教石窟造像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诸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千佛洞等等。玄学思潮从曹魏便开始兴起,而非东晋南朝。山水田园诗派以东晋南朝的谢灵运和陶渊明为代表,东晋统治区域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产生而逐渐发展的,并非始于东晋南朝,也并非从南方兴起。因此答案选C。
4唐永贞革新后“天下事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掌“北司”的是( )。[统考2022年研]
A.大理寺卿
B.宦官
C.节度使
D.中书舍人
【答案】B
【解析】牛李党争结束之后,朋党之争受宦官派系的影响较大。宣宗以后,宦官因“甘露事变”,感到内部分裂容易受到外来打击,便团结一致对付外朝大臣;内朝既“合为一片”,外朝大臣也相机应变,于是内朝外朝之争便取朋党之争而代之。斗争的结果是宦官集团获胜,从此,“天下事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这种混乱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末。宦官专权成为晚唐难以摆脱的痼疾。因此答案选B。
5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以《诗》《书》等文献为依据,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为历代所认同;近代以来,历史学者通常将尧、舜归入“传说时代”。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尧舜禹汤”变为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统考2021年研]
A.历史真相随研究深入而显现
B.对早期国家形态认识的差异
C.考古未曾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司马迁所依据的文献资料已经失传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在原始社会晚期私有制产生之后才出现的,之前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及部落联盟。中国古籍记载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不同阶级之间出现了斗争,随着情况的深化就出现了国家来对人民进行有效的统治。我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为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出现才导致国家的形成,因此一般把夏朝(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了夏朝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起点。因此答案选B。
6汉武帝时期为打击地方势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统考2021年研]
A.置盐铁官
B.铸五铢钱
C.徙豪茂陵
D.什伍连坐
【答案】C
【解析】西汉前期,随着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地豪强势力大为膨胀。他们利用封建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兼并土地。横行乡里,独霸一方。对于这种地方豪强势力,汉武帝采取了限制和打击的政策。一方面继续推行汉初以来迁徙豪强的办法,把他们迁到关中茂陵附近,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另一方面任用酷吏诛杀豪强。因此答案选C。
7下列中国古代史学典籍中,采用纪传体撰写的通史性著作是( )。[统考2021年研]
A.《史通》
B.《通志》
C.《通典》
D.《文献通考》
【答案】B
【解析】《通志》是宋代郑樵所著的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二百卷,有帝纪十八卷,皇后列传二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一卷,列传一百二十五卷。“始自三皇,终于五季,通为一书”,“参用马迁之体而异马迁之法”。因此答案选B。
8“钟鸣鼎食”往往用来形容贵族生活。考古发现的青铜乐器“钟”始见于周代遗址,可能存在于( )。[统考2019年研]
A.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B.陕西长安普渡村遗址
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D.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答案】B
【解析】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青铜器皆是出土于商代遗址。山西襄汾陶寺文化主要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的陶寺遗存,史载时期为尧舜时期。陕西长安普渡村遗址为西周墓葬。
9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主导的诸多改革奠定了隋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统考2019年研]
A.建立府兵制
B.推行计账法
C.实行六官体制
D.改用鲜卑姓氏
【答案】A
【解析】府兵制为西魏时宇文泰所建,并一直沿用至隋唐,与均田制紧密结合,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开宝八年为募兵制替代。苏绰所推行的“墨入朱出”的“计账法”,虽然对隋唐亦有影响,但不及府兵制大。按照《周礼》推行的六官体制到隋朝便为魏晋官制所替代,故影响并不大。宇文泰改用鲜卑姓氏,主要为照顾六镇军人的反汉情绪,并未为隋唐沿用,因此答案选A。
10唐初,孔颖达等奉唐太宗之命编定的用于科举取士的官书是( )。[统考2019年研]
A.《白虎通义》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十三经注疏》
【答案】B
【解析】《白虎通义》为东汉时班固所编,讨论五经异同,并未用作科举取士。《五经正义》在唐太宗时进行编订,在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天下,为唐宋间明经科的考试依据。《四书章句集注》为南宋朱熹所编,而《十三经注疏》为清代阮元所编,与唐代甚远。因此答案选B。
11下列考古发现的古人类中,与今人中国人渊源最为直接的是( )。[统考2018年研]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山顶洞人
【答案】D
【解析】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山顶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之间尚有一些差别,表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但有的学者认为,种族形成的时代比山顶洞人要早得多。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因此与山顶洞人的渊源更为直接。
12西周前期,曾先后向东、南和西三个方向扩张,其中向南扩张主要发生在( )。[统考2018年研]
A.成王时期
B.穆王时期
C.昭王时期
D.宣王时期
【答案】C
【解析】昭王南征,指的是周朝时期,周昭王对楚或荆发动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并得到青铜器铭文的验证。西周早期,在江汉地区的虎方和荆楚始与周人分庭抗礼,公元前980年,周天子一怒之下率领大军,涉黄河,渡汉水,跨过长江南征,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击了楚国的东进势头。昭王十九年下半年,昭王再次南征伐楚,但由于轻敌等原因,周昭王在战争中溺死,周国的核心武力“六师”也全军覆没。
13韩愈学说的核心是“道统论”,其“道”是指( )。[统考2018年研]
A.正宗的儒家学说
B.道家的本体论
C.事物运行的规律
D.阴阳变化的根本
【答案】A
【解析】“道统”指的是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承接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先王的,并且自命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正统。唐代韩愈作《原道》,正式提出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关于道的传授系统的论说,称自己继承了真正的孔孟之道,是儒学的正宗。
14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 )。[统考2017年研]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河姆渡文化
【答案】C
【解析】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距今约为5000~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新石器文化是在考古学上的一个文化分期,它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约七八千年前。其文化特点是广泛使用经磨制加工的石器,并能制陶和纺织,人类已经定居生活。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而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是马家窑文化。
15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始于( )。[统考2017年研]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答案】A
【解析】和亲是指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的一种政治联姻。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地,骚扰汉朝边境,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被困,西汉政府感到自身实力不足,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
16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家研究的三个重要文本被称为“三玄”,它们是( )。[统考2017年研]
A.《周礼》《诗经》《论语》
B.《大学》《中庸》《论语》
C.《论语》《孟子》《孝经》
D.《老子》《庄子》《周易》
【答案】D
【解析】魏晋玄学的根本依据是“三玄”,指的是《老子》《庄子》和《周易》。魏晋南北朝时,为了反对当时已经僵化的象数、谶纬之学和制造出无数假孝廉、假道学,思想家们从《老子》《庄子》《周易》中汲取营养,开创了玄学一派。
17以“蛋壳黑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是( )。[统考2016年研]
A.大汶口文化
B.龙山文化
C.仰韶文化
D.良渚文化
【答案】B
【解析】大汶口文化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龙山文化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的文化特征;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良渚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出土了很多玉器。
18王莽改制在经济方面的新举措是( )。[统考2016年研]
A.算缗告缗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五均六筦
【答案】D
【解析】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在经济方面的举措为五均六筦,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的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算缗是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最早实行于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是指中国历史上对盐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最早始于春秋时期。均输平准是指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始于汉武帝时期。
19东晋南朝时,推动佛教在江南传播的高僧是( )。[统考2016年研]
A.僧肇
B.佛图澄
C.慧远
D.鸠摩罗什
【答案】C
【解析】慧远(334年~416年),一作惠远,是东晋佛教高僧,曾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慧远居庐山之时,佛教在江南已经有很大势力,可是佛教界风气不正,佛法衰颓。慧远有感于江南佛教经典不很完备,他不仅派遣弟子西行取经,而且积极组织佛经的翻译,推动佛教在江南的传播。
20《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统考2015年研]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答案】A
【解析】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宗法内部必然同姓,“同志”的基础是同姓,同姓则是宗法制的内容。B项,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做“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CD两项,结盟国和联姻国都不是“同志”的基础。
21西汉时,主张文治,反对“马上治天下”的是( )。[统考2015年研]
A.叔孙通
B.娄敬
C.贾谊
D.陆贾
【答案】D
【解析】“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是陆贾对汉高祖建议,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22唐代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基本固化为宰相名号始于( )。[统考2015年研]
A.太宗时期
B.高宗时期
C.玄宗时期
D.德宗时期
【答案】B
【解析】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
23唐朝以后,汉地佛教中最大的两个宗派是禅宗和( )。[统考2014年研]
A.净土宗
B.天台宗
C.华严宗
D.唯识宗
【答案】A
【解析】隋唐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重要的有智顗创立的天台宗;吉藏创立的三论宗;玄奘和窥基创立的法相宗;道宣、法砺和怀素分别创立的律宗,有南山、相部和东塔三家;由北魏昙鸾开创,隋代道绰相继,而由唐代善导集成的净土宗;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分别创立的禅宗之北宗和南宗,在唐中叶后又陆续出现“禅门五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五派;法藏创立的华严宗;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和惠果所奠定的密宗。这些宗派创立后,随着隋唐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不久即传播海外。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净土宗与禅宗,因此答案选A项。
24《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其体例与内容主要依据( )。[统考2014年研]
A.《七志》
B.《别录》
C.《七录》
D.《七略》
【答案】D
【解析】《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由班固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25《史记》记载孙武和孙膑皆有兵书,证明《史记》记载正确的出土文献是( )。[统考2014年研]
A.郭店战国楚墓竹简
B.云梦睡虎地秦简
C.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D.临沂银雀山竹简
【答案】D
【解析】A项,郭店战国楚墓竹简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战国楚墓,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儒家典籍为十二篇。B项,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C项,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D项,临沂银雀山竹简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该墓出土了大批汉代书简,内容包括兵法、先秦古籍、占卜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其中《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同时出土,解决了关于孙膑、孙武是否皆有兵书的历史悬疑。
26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答案】B
【解析】A项,方田均税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一项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B项,均田制是隋及唐前期实行的一项土地制度,府兵制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这样才能为府兵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C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D项,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在均田制崩溃后实行的一项赋税政策。
27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整的含义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答案】D
【解析】三省六部制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议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使中央各部门权力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28“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D
【解析】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以青铜铸造九鼎,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9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六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红山文化
【答案】A
【解析】A项,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是江南地区迄今较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B项,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地区的文化。C项,马家窑文化位于黄河上游地区。D项,红山文化分布在辽西及其附近地区。
3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尚书》
B.《周易》
C.《论语》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秦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从而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统治制度为我国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B项,光武中兴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C项,西晋统一是266年~316年,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D项,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3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司马光
【答案】A
【解析】A项,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治史思想。B项,司马相如著《子虚赋》《上林赋》,是西汉时期最负盛名的辞赋家。C项,班固著《汉书》,创造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D项,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3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有(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D.直接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答案】D
【解析】班超出使西域和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同点有:①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②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班超出使西域则直接帮助西域国家摆脱匈奴的控制,而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此目的。
34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答案】B
【解析】B项,倭奴国奉贡朝贺发生在东汉光武帝时期。而A项,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C项,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元帝时期。D项,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期。
35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梦溪笔谈》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C项,《齐民要术》是南北朝(420年~589年)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而A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B项,《氾胜之书》是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所编撰的一部农学著作。D项,《农政全书》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一部农学著作。
3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答案】C
【解析】C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其汉化改革的一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A项,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B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没有使北魏疆域扩大。D项,北魏并未统一全国。
37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租调制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D.两税法
【答案】A
【解析】A项,租调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上接魏晋南北朝户调制,下启唐代租庸调法。B项,摊丁入亩是清朝时期实行的赋役制度,而均田制实行于隋唐时期。C项,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时实行的赋役制度,与均田制无关。D项,两税法是唐朝晚期在均田制崩溃后实行的赋役制度。
38公元3世纪前期和公元10世纪前期,我国南方政权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比较其主要目的,前者区别于后者的是( )。[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
A.为完成国家统一
B.为促进商业繁荣
C.为吸引北方人口
D.为保存和增强实力
【答案】C
【解析】公元3世纪前期为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10世纪前期为五代十国时期。这两段时期的南方政权注重农业生产都是为了完成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保存和增强实力。其区别在于,三世纪前期南方人口较少,其注重农业生产也是为了吸引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9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马家窑文化
B.红山文化
C.仰韶文化
D.屈家岭文化
【答案】B
【解析】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距今5000~6000年,它是中原仰韶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结合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40考古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 )。[统考2012年研]
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良渚文化
【答案】C
【解析】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大汶口文化是龙山文化的源头,龙山文化距今时间更近,历史上夏、商、周都与龙山文化有渊源关系。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41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的是( )。[统考2012年研]
A.晋国
B.宋国
C.楚国
D.郑国
【答案】B
【解析】A项,晋国的建立,与周成王“桐叶封弟”有关,是作为武王诸子进行的分封。B项,宋国是为商族后裔建立,在周公平武庚之乱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格”之一。C项,楚国是在周成王时期分封先王功臣时所建立。D项,西周后期,周宣王封弟友于郑(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
42唐代官方颁行的儒家经书、注书是( )。[统考2012年研]
A.《经典释文》
B.《四书集注》
C.《五经正义》
D.《十三经注疏》
【答案】C
【解析】A项,《经典释文》由唐陆德明撰。B项,《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由南宋朱熹撰成。C项,《五经正义》由唐太宗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是一部解释五经经义的书,书在高宗朝撰成后,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依此答案,不许自由发挥。D项,《十三经注疏》由清阮元撰成。ABD三项均是儒家学习的经典,但或非唐代,或非官方。
43下列古史传说人物被周族奉为始祖的是( )。[统考2011年研]
A.神农
B.后羿
C.后稷
D.契
【答案】C
【解析】A项,神农为三皇之一。B项,后羿为东夷族首领,以善射著称,太康时期曾夺取夏朝政权,后为亲信所杀。C项,后稷,姬姓,名弃,传说姜嫄踏巨人足迹而生周弃,他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被奉为周朝始祖。D项,契为商朝的始祖,传说其父为帝喾,其母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商契。
44“王与马,共天下”一语中的“王”是指( )。[统考2011年研]
A.临川王氏
B.太原王氏
C.东海王氏
D.琅琊王氏
【答案】D
【解析】316年西晋灭亡,南方的官僚和南逃的北方士族的首领们于317年拥立琅琊王、扬州都督司马睿为普王,次年立为帝,是为元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称帝,王导及其族兄王敦的功劳最大。元帝以王导任丞相,掌大权;以王敦任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所以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里的“王”具体指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琊王氏集团。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复旦大学741】或【复旦大学历史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