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3.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前)详解(含复旦、武大等)

4.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前)详解(含暨大、川大等)

5.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前)详解(含人大、北大等)

考研指导书


1.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3.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5.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5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新闻报道策划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四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五章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六章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第七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八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九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十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十一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十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 记者修养

第十四章 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史述略

部分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 ★★

1两类代表性诠释

近年来,诸多学者在相关著作中对新闻采访所下的百余条定义都比较繁杂,大多数欠科学、欠准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诠释有以下两类:

(1)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或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2当前比较科学、准确的诠释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这一诠释使新闻采访区别于一般的调查研究活动和新闻工作。

考点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

新闻采访的特点包括: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进而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这与其他信息采集活动有一定区别。

(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特别注重时效性。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部分项目提前有计划和准备之外,其余大部分项目具有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也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学是综合性应用学科,人们通过新闻报道满足多层次和广泛性的信息需求,因此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记者应当成为杂家。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较高。

考点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

1从形式上分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主要为下述十种:

(1)个别访问

个别访问又称“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最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此形式的好处是:谈得具体且深入,记者容易掌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

开座谈会是指记者就某个采访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这种形式适用于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此形式的好处是:①记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②记者同时采访几个对象,容易营造出轻松和谐的采访气氛,采访对象不易紧张、拘束;③采访对象之间可以互相启发、补充,有利于即时验证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

(3)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认真观察现场事物的生动细节。现在,现场观察已为越来越多的新闻界人士所注重,其中体验式采访越来越被倡导。

(4)参加会议

会议通常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会议新闻采访主要通过参加会议这种形式采写。

(5)蹲点

蹲点是指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这种形式适用于对时间性要求较低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如调查报告、解释性报道等。此形式的好处是:有利于记者更加仔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进而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中,不断抓取典型、揭示事物本质,报道出具有深度、厚度和力度的内容。

(6)查阅资料

“报纸传播新闻的工作现已进入解释性阶段”,查阅资料对采访活动的影响日益重要。一般资料包括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受众来信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7)改写

改写是指将新闻线索或现成的稿件,通过修改或补充的方式形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8)问卷

问卷是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此形式的好处是:①匿名性;②成本低;③便于受访者思考。

(9)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的渠道,它通常能弥补其他采访的不足,使新闻能够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实施电话采访时要注意:①准备要充分;②提问要凝练;③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包括:①直接转载信息;②组织网络调查;③通过电子邮件、博客、MSN等交流;④查阅收集资料。

2从性质上分

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主要为下述六种:

(1)常驻采访。向外地或外国派驻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没有事前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时间段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叉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依据编辑部指示,沿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又称旅行采访。

(5)隐性采访。隐藏记者身份或不表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通常也称作暗访。

(6)易地采访。记者在分工范围以外地区进行的采访活动。

考点四:新闻体裁 ★★★

新闻体裁,是指新闻报道作品的表现形式,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积累形成的较为规范的写作样式。通常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大类。

1消息

消息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与最常用的体裁。它将最大量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传播给受众,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称消息为“报纸的心脏”。消息分为两类:①动态消息;②综合消息。

2通讯

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细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利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3消息与通讯的异同(见表1-1)

表1-1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考点拓展】特写

特写是指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特写的特点见表1-2。

表1-2 特写的特点

考点五: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见表1-3) ★★★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升华,两者既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阶段,也在功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目的都是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但同时新闻采访也在真实性、丰富性、深刻性等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具体见表1-3。

表1-3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搜一搜

回复关键词【复旦大学334】或【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