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3. 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名校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考研指导书
1. 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22年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刘豪兴《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22年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者[天津师大2021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华中农大2017年研;武汉大学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指某一社会工作者个人,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社会工作机构。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行为的协助者。他们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2助人自助[广州大学2021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客体。同样,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3社会工作价值观[陕西师大2022年研;广州大学2021年研;华中农大2018、2014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福州大学2021年研;吉林大学2020年研]、专业关系[北大2019年研;华东师大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大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5接纳[河北大学2018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
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6家庭生命周期[南京理工2022年研;江西师大2022年研]
答:家庭生命周期又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我国家庭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第一阶段:新婚期(2年左右),从结婚到生育第一个孩子;第二阶段:育儿期(5至6年),从生第一个孩子至最后一个孩子上小学;第三阶段:教育期(15年左右),从孩子入小学至孩子独立;第四阶段:向老期(20年左右),子女相继离家;第五阶段:孤老期(10至15年),夫妻中只剩一人,直至该家庭生命终结。
7社会互动[华中农大2013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互动即社会交往过程,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一般来说,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③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④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⑤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⑥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⑦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8标签理论[北京工业大学2022年研;河北大学2017年研;人大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武汉科大2013年研]
答:标签理论是指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的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标签理论者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给他们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司法人员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标签理论讨论的重点是次级偏差行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9个案管理[中华女子学院2022年研;北大2019年研;人大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10小组发展模式[沈阳师大2014年研]
答:小组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发展心理学、米德及帕森斯的社会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是较晚发展起来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类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等等。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小组鼓励组员参与、表达自己,从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及目标,在体现民主程序的过程中达到小组目标及组员的自我成长。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发展过程中,要察觉到发展的潜力,组员在温暖、刺激和解放中的满足,帮助小组达到目标,促进人际关系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11资源整合[河北大学2018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资源整合是指社区工作在于将社区资源与社区需要协调匹配,使社区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受助者获得高效服务的过程。社区照顾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完成服务,来自政府福利的正式的资源(人、财、物)仅仅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来自非正式系统资源——志愿者服务、民间社团和服务对象的家人,则是社区照顾的重要资源。
12激励[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机构成员的积极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激励。为了更有效地调动机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知人善用,必须对机构成员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要力求公正,注意保密。
13等距抽样[华东师大2019年研]
答: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是:①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②计算出抽样间距;③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它称作随机的起点;④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A+K,A+2K,…,A+(n-1)K;⑤将这n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14参与观察[华东师大2019年研;四川大学2019年研]
答:参与观察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按参与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观察者的角色分为四种:①完全的观察者;②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③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④完全的参与者。
15地区发展模式[北京工业大学2022年研]
答:地区发展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它通过社区工作者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复旦大学331】或【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