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历史》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世界史考研真题

考研指导书


1.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5. 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6. 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历史》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南开大学709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

第二部分 南开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南开大学709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

2015年南开大学750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字解释

1.四书五经

答:《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五经》是指《尚书》、《诗经》、《周礼》、《周易》、《春秋》。四书之名起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均出自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

2.轴心时代

答:《轴心时代》是英国女作家、宗教学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的代表作。她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后到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里欧贝克犹太教研室。“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个哲学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有伟大的精神导师。阿姆斯特朗以此为题,阐述了人类古代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还特别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3.愚管抄

答:《愚管抄》是日本天台宗僧侣慈圆所著的镰仓时代初期的史论书。全书7卷,由风格相异的三部分构成,卷1和卷2是“汉家年代”、“皇帝年代记”,是神武皇帝以来的天皇年代记;卷3到卷6是以道理的推移为中心的历史叙述;卷7是论说,关于道理的总括。目前尚无中译本。

4.李退溪

答:李退溪是李氏朝鲜中期的大臣和儒学泰斗,名李滉,退溪是他的号。他在日本被称为东方朱子。他主张通过认真地观察事物和生活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他进一步发展了理学,提倡儒学的根本为“理”,提出“理气互发说”理论,其核心可看作对人和事的一种“尊敬”。退溪思想在壬辰倭乱时传入日本,成为日本近代儒学的主体思想。他著有《圣学十图》、《退溪全集》等,韩国为了纪念李退溪,将其头像印在了1000韩元上。

5.兰克史学

答:兰克史学是19世纪德国史学家利奥彼得·冯·兰克创立的史学流派。他主张研究历史必须基于客观地搜集研读档案资料之后,如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兰克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对后来东西方史学都有重大的影响。

6.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战场主要在欧洲。它的导火线是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萨拉热窝事件。协约国一方包括英、法、俄、日等,同盟国一方包括德、奥匈、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土耳其等,主要战役有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无限制潜艇战、日德兰海战等。1918年战局僵持不下之时,美国参加同盟国作战,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同盟国战败。一站对世界人民,尤其对交战国人民,造成了很大伤害。一战后,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俄国则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争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二、简述

1.简述“西学东渐”及其对近代中日历史的影响

答:(1)中日的“西学东渐”

①中国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东方传播、扩大影响的过程。严格说来,中国的西学东渐早于日本。早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西方的水利、天文等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有影响。“西学东渐”的发展和高潮则在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指导下,封建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维新运动爆发,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建立君主立宪整体;20世纪初,西方科学思想和民主思想引入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轫。

②日本

1692年,江户幕府在长崎设书物改役一职,禁止用中文写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进入日本。解禁后,西方历法、数学、天文等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日本。由于这些西方书籍最早是荷兰人传入,所以被称为“兰学”。18世纪中叶,在国门被美国打开的情况下,以学习西方资产阶级近代科学,反对封建思想,推翻幕府统治为目的的“兰学”更加繁盛。在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西学东渐”对近代中日历史的影响

①中国

在“西学东渐”指引下,鉴于清政府统治现状,中国有识之士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运动;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深感只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不足,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三次规模较大的运动在技术、制度、思想三个层面上步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一是因中国封建统治根深蒂固,二是因中国受西方侵略程度较深。

②日本

日本的“兰学”在倒幕运动初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究其原因,日本的封建统治并不像中国那么根深蒂固,日本统治者西化决心强,保证了西化政策的贯彻实施,还由于西方侵略者目光主要在中国、印度等,日本面临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所以日本能摆脱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简述日本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社会转折及其影响

答:(1)日本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国号,定年号为“大化”。大化二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又称“己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以律令严格划分良贱。具体制度有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划分地方政区、改革兵制和兵役制度等,还仿效唐都长安建设了日本都城奈良城。日本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2)明治维新

大化改新后,日本并未在中央集权国家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反而进入了幕府统治时代,随着日本国门被美国打开,日本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解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1864年~1867年,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腐朽统治,1868年,明治天皇决定仿效西方进行变法维新,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废除身份制度、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教育制度,实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三大国策。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惟一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由于日本保留了过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因素,侵略性突出,也为以后奴役亚洲国家埋下了伏笔。

(3)二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战后,美国以盟军的身份单独占领日本,在美国的监督下,日本实行了民主化改革,废除了天皇的行政、军事大权,制定了《日本国宪法》,新宪法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手段;废除国家神道,实行宗教和信仰自由;消除主要用来准备战争的工业或生产部门,大力发展“和平经济”等。日本战后改革打击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发展迅速,在80年代中期,重回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地位。

三、论述

1.论述日本历史发展的国际环境

答:(1)日本“大化改新”面临的国际环境

日本大化改新时,东亚大陆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隋唐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新罗也完成统一并日益强大,在同隋唐的军事斗争中不落下风。由于彼时渡海作战对于唐和新罗都奉行对外友好的邦交政策,所以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比较友好。日本天皇和圣德太子向往彼时中国的繁荣,派遣唐使赴中国学习,遣唐使归国后,积极宣传唐代文化和制度,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仿效唐朝进行革新,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2)日本“明治维新”面临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前,日本虽然被西方列强打开了门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较之中国,日本的侵略程度显然较浅。18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爆发,西方列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中国、印度、伊朗等国的反帝反封建民族运动上,无暇东顾,因此日本得以比较顺利的进行国内改革。改革后的日本国力渐强,逐渐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还进行对外扩张。

(3)两次世界大战间日本的面临的国际环境

一战时,由于“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得以顺利的进军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1921年,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规定缔约国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英日同盟废止。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并逐步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统治,英法主导的“国联”在“维持东北现状”的耳目下间接对日本的侵略行为绥靖。美国奉行“中立主义”,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不加干涉。随着二战的扩大,盟国意识到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恶化,终致1945年投降。

(4)二战后日本面临的国际环境

二战后,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苏、美关系恶化,美国对日政策由“打倒日本”转向“扶植”日本,不仅暂停拆迁赔款,还予以援助。期间,美国停止拆除1000多家军用企业,并且从资金和物质方面加强对日本的扶持,先后为日本提供20多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1947年,美国在日本实行亚洲“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的“道奇计划”,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获得了美国大量的军事订货,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加之,50年代至70年代石油等能源的价格相对低廉,日本得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日本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加入“G8”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为日本经济开拓新市场提供了便利。不过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跃,否认二战暴行、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频发,影响了日本与亚洲诸国的关系。这个问题也将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若日本执迷不悟,在复辟法西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就是遭到亚洲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及人民的集体声讨,日本经济发展所需的国际市场将会萎缩,对现在经济增长本就乏力的日本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0317.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