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会计学综合(含复试)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3. 全国名校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适用于考卷中仅含微观经济学的名校)

考研指导书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15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4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2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共60分)   一、名词解释(2×5分=10分) 1.补偿预算线 答: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2.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别的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   二、简答题(2×10分=20分) 1.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这种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排除了经济中的其他厂商生产同种产品的可能性。 (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3)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 (4)自然垄断。某些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2.举例说明现实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的经济行为。 答:(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现实中存在逆向选择的经济行为。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假定有若干辆质量不同的二手车要卖。旧车主知道自己要卖的车的质量,质量好的索价高些,质量差的索价低些。但买主不知道每辆旧车的质量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买主只能按好的旧车和差的旧车索价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购买。这样,由于买主无法掌握旧车的准确信息,从而其出价并不区分旧车质量的好坏,质量好的旧车会退出市场,质量差的旧车留在市场上。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质量差的旧车比例增加,买主会进一步降低出价,使质量稍好的旧车也退出市场,如此循环下去,旧车市场就会逐渐萎缩。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市场的产品价格为。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 3.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 此时平均成本为:; 利润为:。 (2)该行业不处于长期均衡,因为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是,此时单个厂商的利润为0,而该题中的行业产品价格明显高于长期平均成本,且单个厂商的有正利润,所以该行业不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有,由平均成本函数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及长期均衡时每家厂商的产量为20。 此时平均成本为:; 利润为:。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请结合图形论述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答:(1)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如图1所示,假定曲线为市场的需求曲线,曲线为市场的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点,点为均衡点。在均衡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显然,在均衡价格元的水平,消费者的购买量和生产者的销售量是相等的,都为单位。也可以反过来说,在均衡数量单位的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相等的,都为元。因此,这样一种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均衡状态。 图1  均衡价格的形成 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单位,供给量为单位。这种供给量小于需求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元上升为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减少为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单位增加为单位,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相反地,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商品超额供给,一方面使得需求者压低价格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于是,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在商品的价格在不断变动中达到稳定。 (3)局部均衡价格的变动 上面分析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中是基于在同一条需求共和供给曲线中量的变动,而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引起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变动,从而实现新的均衡,这就是局部均衡价格变动的作用机制,具体过程如下: ①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图2所示,假定初始均衡点为,当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右移至,与供给曲线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如果需求减小,需求曲线左移至,与供给曲线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图2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②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图3所示,假定初始均衡点为,需求曲线不变,当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右移至,与需求曲线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降低;如果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左移至,与需求曲线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增加。 图3  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③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果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则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不确定。 如图4所示,如果需求供给同时增加,则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右移,如果需求曲线变动的幅度大于供给曲线变动的幅度,则形成的新均衡点为,此时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都增加。所以,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难以确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图4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011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9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8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7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

2005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

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4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15年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813会计学综合(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南京财经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A 卷)
科目代码:  813   科目名称: 
会计学综合  
满分:  150 

注意: 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共60分)
一、名词解释(2×5分=10分)
1.经济人
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成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在追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1)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性和随机性的决策;(3)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的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4)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的、不需要任何成本在部门之间、地域之间流动。
 
2.消费者均衡
答: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础效用论这认为,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此时满足MRS12=P1/P2。
 
二、简答题(2×10分=20分)
1.影响供给的因素
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3)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4)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2.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和具备条件
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2)该商场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代替品;
(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4)垄断地位的经济主体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它能够自行决定价格,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已知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代表性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问长期均衡时该市场厂商的数量。
答:略。(熟练第六章课后计算题)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以两个厂商和两种产品为代表说明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的生产和交换条件(提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
答:参考教材P182-183页。
 
第二部分  会计学部分(共90分)
五、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借贷记账法
答: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成本法
答: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3.实地盘存制
答:实地盘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各种存货,平时只登记其收入数,不登记其发出数,会计期末通过实施实地盘点确定实际盘存数,倒挤计算出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一种方法。
 
4.持有至到期投资
答: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六、实务题(共4小题,共40分)
1.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
该知识点重要,重点复习
 
2.交易性金融资产
该知识点重要,重点复习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该知识点重要,重点复习
 
4.利润分配
该知识点重要,重点复习
 
 
七、论述题(共2小题,共24分)
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其区别
答:两者之间有如下区别
(1)性质不同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享有的对投入资本及其运用所产生盈余的权利;负债是在经营或其他活动中所发生的债务,是债权人要求企业清偿的权利。
(2)享受权利不同
所有者享有参与收益分配,参与经营管理等多项权利,但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顺序上置于债权人之后,即只享有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权利,在企业清算时,有优先获取资产赔偿的要求权,但没有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
(3)偿还期限不同
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存在抽回的问题,即不存在约定的偿还日期,因而是企业的一项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只有在企业清算时才予以退还;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偿还。为了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法律规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因此债权又称为第一要求权。投资者具有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故又称剩余权益。
(4)风险不同
所有者能够获得多少收益,需视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经营政策而定,风险较大;债权人获取的利息一般按一定利率计算,并且是预先可以确定的固定数量,无论盈亏,企业都要按期付息,风险相对较小。
 
2.试说明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答: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它们从不同角度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包括主表与主表之间、主表与附表之间等。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个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属于静态报表。而利润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属于动态报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以留存收益的形式出现,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投入量。相应地,资产负债表将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联结在一起,它是两个会计期间利润表之间的桥梁。从具体项目来看,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反之亦然。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
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将现金流量表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使用,要比任何单独的一项更为有用,也就是说,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未来前景时,两者都是必需的。换言之,现金流量表是应计制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补充,通过对计入现金流量表中的应计制数据的分解和调整,能够提供更新、更有用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勾稽关系直接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之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这两种报表的收入、费用等一些项目进行调整,把权责发生制转换成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年末数与年初数之差必须与现金流量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要是企业长期资产增减变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它主要是依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及相关账户资料来反映;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及借款规模和构成发生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它主要依据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负债项目来反映。
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利润表中的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来体现。通过利润结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利润中的现金成分,以此判断企业真正的收益质量。
 
八、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共14分)
答:根据财务报表对重点项目进行分析,参考会计学教材P290-300页。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0452.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