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法学综合(含法理学、宪法学等)考研真题汇总
考研指导书
1. 马工程《宪法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典型题
2. 马工程《法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3. 马工程《法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书籍目录
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考研真题
部分内容
2007年华南理工大学《634法学综合一(含法理学、宪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真题
科目名称:法学综合一
适用专业:法学理论 法律史 刑法学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法理学部分(60分)
一、概念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
二、简述题(共15分)
1简述司法公正原则(8分)
2简述我国的法律体系(7分)
三、论述题 (20分)
试论法律方法在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某市政府决定将于近期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
按照该市所在省份的《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规定,是否允许电动自行车上路由所属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同时,该《条例》第14条规定: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电动自行车和其他安装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不予登记、不准上道路行驶作出规定的,应当公开征求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决定形成之前,该市公安局曾连续召开三次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各方人士对电动自行车的去留展开讨论,该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也为此开展了专项民意调查工作。最后,市政府形成了有关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意见,正式报省政府批准。最近,省政府正式批复该市政府,同意该市在全市范围内对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不准上路行驶。
另据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该市市区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49宗,伤亡56人。如今“禁令”将下,市公安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市政府相关规定出台后,市公安交警部门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路的电动自行车依法进行处罚,请广大市民慎重。
市民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少了电动自行车的穿插,路面交通状况会更加有序;也有人认为,禁摩(该市已经禁止摩托车上路)又禁“电”,汽车会增多,这样会使原本已经很拥堵的交通更加恶化。大部分市民从自身出行的考虑出发,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恰当应对禁摩禁电后的交通问题,尽快完善城市公交系统,使市民出行更方便快捷,更加经济实惠。
受访车主中,有部分人坚持认为,电动自行车不应当禁。一名肉菜市场的档主告诉记者,“禁摩禁电”不管是对于出行还是送货来说都极不方便。与该档主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一些企业基层干部职工、宾馆酒店服务人员、个体工商业者、邮递员、送报员、采购员、推销员和送水送气工等,特别是值夜班的员工。对于“禁令”,一家电动自行车行的主管人士洪先生表示不理解,他表示,作为商家他们是持反对态度的,决定没有真正反映中下层市民的意愿,是一项“富人政策”,因为电动车非常适合中下层市民出行,如果禁止电动车,现在公交系统也不完善,将严重妨碍市民出行。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法理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和评论。
宪法学部分(30分)
一、概念辨析题(共9分,每题3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宗教信仰自由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简述题(共10分,每题5分)
1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些联盟及其任务是什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主要有哪些?
三、论述题(11分)
试论宪法的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学部分(60分)
一、概念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辨析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辨析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与搜查。
二、简述题(10分)
简述辩论式(又称混合式)刑事诉讼模式。
三、论述题(共25分)
1论刑事审判的主要特征(13分)。
2论刑事审查起诉的内容(12分)。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赵某因抢劫罪而被G市T县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害人林某也向G市T县人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等经济损失10000元。G市T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以抢劫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5年,并判决赵某赔偿林某医疗费等经济损失5000元。第一审判决书送达后,赵某没有提出上诉,G市T县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提起抗诉,只有林某在接到判决书后的第8日,以第一审判决书判处赵某刑罚太轻、判决赵某赔偿经济损失太少为由,对第一审判决提出了上诉。G市中级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全面审理后,认为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程序合法,但对被告人赵某处刑畸轻,给被害人林某赔偿经济损失显失公允,于是以抢劫罪改判赵某有期徒刑10年,判决赵某赔偿林某医疗费等经济损失9000元。
问:G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的处理有何错误?为什么? G市中级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法学综合一】或【华南理工大学法理学、宪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