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微生物学考研真题汇总
考研指导书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沈萍《微生物学》(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2026年微生物学考研全真模拟试卷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1996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含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1997年华东理工大学303微生物学(含普通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1998年华东理工大学303微生物学(含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503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503微生物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513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2年华东理工大学513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3年华东理工大学48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48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48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449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7年华东理工大学4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8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0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1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
2015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部分内容
1996年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含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所有光合细菌,化能自养菌均为原核生物。(对)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好氧呼吸作用的酶系都分布在细胞膜上。(错)
3.固氮酶对氧极为敏感,所以固氮微生物均为专性厌氧菌。(错)
4.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利用蒸汽的高压来杀死微生物的方法。(错)
5.在筛选抗青霉素突变株时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青霉素作为诱变剂。(错)
6.所谓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他只有单链DNA而没有蛋白外壳。(错)
7.微生物一般可采用溶菌酶去掉细胞壁而得到原生质体。(错)
8.凡能进行转导的噬菌体都是缺陷噬菌体。(对)
9.能否形成芽孢杆菌是细菌的种的特征,在杆菌中只有好氧芽孢杆菌是产生芽孢的。(错)
10.免疫是机体对微生物或其它抗原性异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保护性反应,所以对机体是有益的。(错)
11.用显微镜做细胞计数时,用次甲基蓝染色可区分死活,能染上颜色的细胞是活的。(错)
12.分解代谢一般受基质而不是受终产物的控制。(对)
13.酶的诱导物只能是基质。(错)
14.对热处理过的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加CTP会使酶反应速度对基质浓度的曲线更呈S形。(错)
15.在细胞得率相同的情况下,生长在甲烷比甲醇的热得率要高。(对)
16.兼性厌氧菌如酵母,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其生长环境有氧,便不会产生乙醇。(错)
17.一种碳源起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的效能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错)
18.青霉素G分子的侧链是α-氨基已二酸。(对)
19.用结构类似物筛选耐反馈阻遏突变株的原理是结构类似物的诱变作用。(错)
20.对所需产物为细胞(菌体)时,要设法提高维持方面所需要的能。(错)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它是由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和四肽链组成的多层网状大分子化合物,其主要功能是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
2.所谓微生物的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胞壁去壁是否完全。
3.病毒一种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病毒的两重性:活细胞外具生物大分子特征,活细胞内具生命特征。
4.放线菌的最大特点成菌丝状,其菌丝由于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种。
5.杀螟杆菌之所以能杀死昆虫主要由于他们体内具有伴孢晶体。
6.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基本单位是种,如枯草杆菌的学名为Bacillus
subtilis,灰色链霉菌的学名是Streptomyces
griseus,酿酒酵母的学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7.一般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消毒灭菌法,如发酵罐灭菌采取湿热灭菌法,无菌室消毒采取无菌空气消毒法,牛奶,啤酒类的消毒采用巴氏消毒法,如有菌液洒在桌面或地上则可采用化学试剂法消毒。
8.酵母菌无性繁殖方式是芽殖,其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9.各种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抑制机制是不同的,如青霉素的抑制机制是:抑制转肽酶的活性,磺胺药的抑制机制是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的活性。
10.用平板活菌计数时,CFU代表菌落形成单位。
11.转甲基反应中,甲基的直接给体S-腺苷酰甲硫氨酸(SAM),甲基转移后给体变成S-腺苷酰高半胱氨酸(SAH)
12.次级代谢物的特征是:一般不在产生菌的生长期产生,而在随后的生产期形成;种类繁多,含有不寻常的化学键;一种菌可以生产结构相近的一簇抗生素;一簇抗生素中各组分的多少取决于遗传与环境因素。
13.生物合成分枝途径的调节有以下几种方式:反馈抑制、分枝途径中末端产物的调节、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的多样性。
14.链霉素的分子结构由N-甲基-L-葡萄糖胺,链霉糖和链霉胍。
15.菌体内cAMP含量少,说明微生物处于积极生长状态,cAMP含量高,说明菌处于饥饿状态。
16.乙醛酸循环利用TCA循环八个酶中的5个,再加上两个新出现的酶,为苹果酸合酶和异柠檬酸裂合酶。
17.在链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每经过脱氢,转氨,磷酸化,转脒基和去磷酸化反应五个步骤将环多醇上的一个羟基转化为胍基。
18.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主要走莽草酸途径。其头一个反应的基质是赤藓糖-4-磷酸和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途径中的分支点上的一个中间体为分支酸
19.磷酸己糖旁路(HMS)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提供合成核酸和吡啶核苷酸等所需的戊糖,合成芳香氨基酸和维生素所需的前体以及许多合成反应所需的(NADPH+H+)。
20.赖氨酸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通常细菌走DAP途径,真菌走AAA途径。
21.举三类其碳架由短链脂肪酸为主要前体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应届生做第1-5题,在职生任选5题,共20分
1.原(前)噬菌体:指附着或融合在溶源性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2.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3.准性生殖: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更为原始的一种生殖方式,可使同一生物两个不同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
4.Crabtree效应:克列勃特里效应:指葡萄糖对细胞有氧呼吸的抑制作用。
5.葡萄糖效应:当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在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的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
6.营养缺陷型菌株: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株称为营养缺陷型菌株。
7.糖代谢中的补给反应(回补作用):为了让TCA循环能够持续运行,补充因合成前体需要而从TCA循环中抽出的五碳或二碳二羧酸等中间体的反应。
四、大题(每题10分),应届生做第1-3题,在职生任选3题,共20分
1.简单说明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答:在化学组成上,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很高(3%0~95%),含有磷壁酸,不含脂质和蛋白质,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很低(5%~20%),不含有垣酸,脂质和蛋白质含量较高。
在结构方面,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厚度大(20~80纳米)均匀,化学组分简单,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薄,层次较多,有外膜,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纳米),故机械强度较革兰氏阳性细菌弱。
2.某制药厂生产林可霉素该厂为了提高质量,请你从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为该厂设计获得高产菌株的试验方案。
答:1)获得菌株:从生产菌株中获得适量的菌体,制成悬液。
2)诱变处理: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将其进行紫外线照射和光复活的交替处理,以增加突变率,也可采用其他诱变方式如NTG诱变剂等,可选用复合处理或同一诱变剂连续重复处理
3)后培养:诱变处理后,立即将处理过的细胞转移到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突变基因稳定并纯合表达,遗传物质经诱变处理后发生的改变,必须经过DNA的复制才能稳定成突变基因,而突变基因要经过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才能表达呈现突变型表型。
4)筛选:琼脂块培养法,把诱变后的林可毒素菌的分生孢子悬液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待长出稀疏的小菌落后,用打孔器一一取出长有单菌落的琼脂小块,并分别把他们整齐地移入灭过菌的空培养皿内,在合适的温湿度下继续培养4到5天,然后把每一长满单菌落的琼脂块在转移至混有供试菌种的大块琼脂平板上,以分别测定各小块的抑制圈并判断其抗生素效价,然后择优取之。
5)保藏:将筛选出来的菌种用适当的办法保藏。
3.某些微生物能在2C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它是通过哪些途径得到细胞生长所需的3C以上的化合物,如核糖等?
答:乙醛酸循环途径,2C化合物如乙酸+CoA→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走TCA循环途径生成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克服第一步和第三步2个限速步骤,逆EMP途径生成葡萄糖,再走HMP途径生成核糖。
4.菌种退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关基因的负突变。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斜面低温保藏法、冰箱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甘油悬液保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保藏法。
5.用何法可以获得耐终产物反馈阻遏的突变株?
答:(1)将诱变剂处理的野生型菌株涂布在含有终产物的结构类似物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细胞被杀死,而那些发生了抗性突变的菌株则形成菌落,从而得到不受终产物反馈阻遏的突变株。(2)先用诱变方法除去对终产物反馈阻遏敏感的酶,使之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再对它进行诱变处理,使编码该酶的基因发生回复突变。突变的结果仅使酶的活性中心得到恢复,而能与终产物结合的调节副位点却不能发挥抑制酶活性的作用,从而使终产物不受抑制的积累。
附真题原卷: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725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