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全国名校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指导书
1.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6.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7.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书籍目录
第1单元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单元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单元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单元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单元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单元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单元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单元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单元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单元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单元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单元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单元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单元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部分内容
第1单元
1.1 复习笔记
板块一 文选今译
《郑伯克段于鄢》今译
当初,郑武公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就是后来的武姜,(她)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使姜氏受了惊吓,就取名叫“寤生”,(姜氏)因此讨厌他。姜氏喜欢共叔段,想立他做世子。(姜氏)屡次请求武公,武公都不肯。等到庄公继承君位,姜氏就替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给他作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地方,东虢的国君曾经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姜氏又(替共叔段)请求分封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他被称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边长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大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城墙的长度)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符合先王的制度,您恐怕会无法控制。”庄公说:“姜氏要这样,我怎能避开祸害?”(祭仲)回答说:“姜氏怎么可能会满足?不如趁早给共叔段安排个适当的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清除,何况您那受宠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不合道义的事做多了,就一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吧!”
过了不久,共叔段使原来位于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在臣属于庄公的同时也臣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就请您让我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将会自己遇到(灾祸)。”
太叔又把之前两属的边邑正式收归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廩延。公子吕说:“(我们)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他的行为)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虽然土地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郭,聚集百姓,修整作战的盔甲和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共叔段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兵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就逃到鄢城避难。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于是庄公把姜氏安置到城颍,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事后庄公又后悔了。
颍考叔在边境颍谷管理封界,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国都)向庄公进献贡品。庄公宴请他。吃饭时,颍考叔把肉放在一边。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小人的母亲,吃遍了小人的食物,却没有吃过您赐的肉。请让我把这些留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孝敬,我却没有啊。”颍考叔说:“请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情上担心什么呢?假若挖开土地到有泉水的地方,再挖通一条地道在里面相见,谁会说您这样做不对呢?”庄公照他说的办了。庄公进入地道时作诗说:“在宽阔的地道之中,心里乐得暖融融。”姜氏走出地道时,也作诗说:“在宽阔的地道之外,心情啊真是愉快。”从此他们母子和好如初。
君子说:颍考叔是一位真正的孝子。他孝敬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又推及到了庄公的身上。《诗经》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可以永远感化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齐桓公伐楚》今译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被击溃,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王(派遣使者)跟诸侯的军队说:“您住在极北之地,我住在极南之处,即使是牛马发情牝牡相诱而狂奔追逐也不可能到达彼此的边界。(我)实在想不到您竟然进入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回话说:“周初的时候,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开国君主姜太公说:‘各国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不交纳,天子祭祀的用品得不到供应,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我因此来征收贡品。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地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的事,您还是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把诸侯的军队陈列出来,同屈完乘坐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他们)只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忍受耻辱愿意收容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愿望。”齐桓公说:“(我)用这样的将士作战,谁能抵御他们,(我)用这样的军队攻城,有哪个城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能用德行安抚诸侯,有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使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军队再多,也没有可用的地方了。”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宫之奇谏假道》今译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会跟着被灭。晋国的贪念不能开启,(我们)对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能放松警惕。一次就可以说是过分了,难道还能有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靠,嘴唇没了牙齿就受寒’,大概就是说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吧。”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泰伯不愿意接受父命,所以没有继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文王的大臣,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册还保存在盟府里。(晋国)连虢都灭了,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况且晋侯对虞国能比对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过,却成了他们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人多势盛,使晋侯有受到威胁的感觉吗?至亲因为处尊位而对自己造成威胁,尚且杀害了他们,何况以国相逼呢?”
虞公说:“我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官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并不是亲近哪一个人,只是依从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只保佑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黍稷并不是芳香的,光明的德行才是芳香的。’又说:‘人们祭祀的物品相同,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若是这样,那么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也不会享用。神灵所依托的是德行。如果晋国灭了虞国,并且发扬美德来献上芳香的祭品,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臣的要求。官之奇带领他的全族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能举行今年的腊祭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用再次发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晋国灭了虢国,虢国的国君丑逃亡到东周的都城。晋军返回后住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灭掉了它。
《烛之武退秦师》今译
晋侯、秦伯包围了郑国,因为它对晋国无礼,并且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进见秦君,军队一定会撤走。”郑伯听从了他的话(去请烛之武)。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没有能早日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呀!”烛之武答应了。
(郑伯派人)在夜里用绳索缚住烛之武,把他从城墙上送下来。烛之武觐见秦伯,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说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烦劳您把郑国灭掉。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边境,您知道这是难办的,为什么灭掉郑国来替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臣(在道路上)往来时供应他们(在馆舍、资粮方面)所缺少的一切,对您也没有害处。况且您曾经给了晋国国君好处,他答应给您焦和瑕两座城(作为回报),但是晋国早晨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版筑城(抗拒秦国),这是君王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既要灭掉郑国,把郑国作为它东部的边境,又要扩展它西部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亏损,他将从哪里获得土地?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考虑考虑这件事。”
秦伯(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就和郑国结盟,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的)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侯说:“不行。如果不是他们的力量,我们走不到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反过来又损害他,这不符合仁德;(因此而)失掉自己的盟友,这不明智;(秦晋两国军队整肃地前来,最后却)用混乱相攻替代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军离开郑国了。
《蹇叔哭师》今译
冬天,晋文公去世。十二月初十这一天,(晋国)准备把灵柩送到曲沃停放并等待下葬。走出绛城的时候,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筮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跪拜,说:“国君发布军令:将有西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如果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大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前去,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劳累地去袭击远处的地方,我还没有听说过。军队劳苦,力量衰竭,远处的主人(却)有防备,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所作所为,郑国一定知道;劳苦却一无所获,(将士们)一定会有悖逆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还会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不接受他(的建议),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出兵。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我看到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死了,你坟上的树木已经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的儿子参与了这次出征。(蹇叔)哭着送他们说:“晋国人一定会在崤山抗击我们的军队。崤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朝国君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陵中间,我在那里收你们的尸骨吧。”
秦国的军队就向东进发了。
《晋灵公不君》今译
晋灵公做事不符合为君之道。加重赋税来装饰墙壁;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来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子炖熊掌没有炖熟,就杀了他,把尸体放在畚箕里,让妇人用车装着经过朝廷。赵盾和士会看见露出的厨子的手,就问起被杀的原因,并且为这件事忧虑。他们就要进谏,士会对赵盾说:“您去劝谏,他不接受谏言,就没有谁能接替你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如果)不被采纳,那么您再接替我。”士会向前走了三次,一直走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感到无可回避了)才抬眼看他说:“我知道我所犯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它。”士会向晋君行了稽首的礼仪然后回答他说:“谁没有过错?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没有任何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像这样,那么能够补救过失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把好事坚持到底,国家就稳固了,难道仅仅是众多臣下依靠它吗?《诗经》又说:‘周宣王没能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说的是能够补救过错。君王能够补救自己的过失,您就不会失去君位了。”
(晋灵公口头上那样说,实际上)仍然不改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很讨厌他,就派遣鉏麑刺杀他。鉏麑一大早去(刺杀赵盾),赵盾卧室的门已经开了,(他)穿戴得整整齐齐,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着打盹。鉏麑(看到这种情景)就退出来,感叹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就是不忠诚;放弃国君的命令,就是不守信用。一个人如果不忠不信,还不如死了好。”(鉏麑)就把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侯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好穿戴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察觉到了,就快步走上堂去,说:“臣下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三杯就失礼了。”紧接着就扶着(赵盾)走下堂去。晋灵公嗾使恶狗扑向赵盾,提弥明上前徒手击打死了恶狗。赵盾说:“不用人却使用狗,(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呢?”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提弥明为他(赵盾)死了。
当初,赵盾在首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宿。看见一个叫灵辄的人因为饥饿而病倒,就问他的病情。灵辄说:“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赵盾就给他东西吃,他留下食物的一半没吃。问他原因,他说:“(我)给贵族当仆役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母亲是否还在世。现在离她近了,请让我(把这一半)给她吃。”赵盾让他吃完,并且给他准备了一筐饭和肉,将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士,他(在搏击中)把兵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免遭杀害。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那个挨饿的人。”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不回答就退下了。于是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乙丑这一天(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还没走出晋国的国界就回朝(重登卿位),太史记载说:“赵盾杀了他的国君。”并把这话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走出国境,回朝的时候却不讨伐逆贼(弑君的人),不是您还是谁?”赵盾说:“哎呀!‘由于我怀念祖国,反给自己带来忧患。’《诗经》里说的大概就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不隐讳记事的原则。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为了史官记事的原则而蒙受恶名。可惜呀,如果他走出国境,就可以免掉弑君的恶名。”
《齐晋鞌之战》今译
癸酉这一天(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邴夏在车左给齐侯驾车,逢丑父在车右负责保护协助齐侯。晋国的解张在车左给郤克驾车,郑丘缓在车右负责保护协助郤克。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不停地击鼓,说:“我受了重伤。”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一直射穿到肘部,我把箭折断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成了深红色。哪里敢说受伤?您忍着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碰上难走的路,我一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的伤势真的很重。”解张说:“全军将士的眼睛和耳朵都关注着我们的旗子和鼓声,前进和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只要有一个人坐镇,就可以完成战事。怎么能因为我们的伤势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势还没有到丧命的地步,您还是尽力而为吧!”(解张)就把马缰绳并在一起用左手握着,右手拿起鼓槌击鼓,(由于单手持辔)马狂奔不能遏止,军队随着主帅的车赶上去,齐军大败。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头一天黑夜)韩厥梦见(他的父亲)子舆对他说:“早晨你不要站在战车的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就(代替驾车的人)站在车的中央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人,他是个贵族。”齐侯说:“认为他是贵族就射他,是不合于礼的。”射车左,车左坠落在车下;射车右,车右扑倒在车里。(晋军的将军)綦毋张失去了战车,跟上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乘您的车。”綦毋张上车后,站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子,把倒下的车右放稳当。
逢丑父和齐侯(乘机)互换位置。快到华泉时,骖马被树木绊住就不能行走。(头一天晚上)逢丑父在棚车上睡觉,有一条蛇爬到他身子下面,他用胳膊打那条蛇,手臂受伤,他隐瞒了伤情。他因为这件事不能推车,所以被韩厥追赶上了。韩厥拿着绊马索站在齐侯的马前,跪下,拜了两次,然后低头到地(行稽首礼),捧着酒杯,又拿着玉璧献给齐侯,说:“我们国君派臣下替鲁、卫两国求情,说:‘不要让众多军队深入到您的国土。’下臣不幸,恰好碰到(贵国的)兵车行列,没有逃走躲藏的地方,而且害怕(因为)逃跑躲避而给两国国君带来耻辱。下臣充数当了一名战士,冒昧地向您禀告我的不明智,当下只好将您擒获。”逢丑父(假冒齐侯)让齐侯下车到华泉取水。郑周父驾御副车,宛茷担任车右,带着齐侯逃走才避免被俘获。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将要杀他,丑父呼叫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能够代替自己的国君承担患难的人,(现在)有一个在这里,就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他的国君脱身看作是困难的事情,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吧,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就释放了逢丑父。
《楚归晋知罃》今译
晋人把楚公子穀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拿这个来换回知罃。在这个时候,(知瑩的父亲)荀首已经是中军的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时说:“你会怨恨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整顿军备,下臣没有才能,担当不起那样的职务,因而成为俘虏。君王您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把我杀掉),让我回国接受杀戮,这是君王您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考虑,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各自抑制一时的怨恨并互相谅解,两国都释放被俘的人来结成友好关系。(你放了我是因为)两国友好,又不是因为我的缘故,我凭什么感激你?”楚王说:“你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不应当有怨恨,君王也不应当受感激,没有怨恨也没有感激,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这样,您一定要(把心中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托君王您的福,我这被囚的下臣能保全身体回到晋国,我的国君如果把我杀掉,死了我也很光荣。如果(我的国君)跟君王您一样开恩而赦免下臣,把下臣交给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将向国君请求,在宗庙里把下臣处死,下臣也死得光荣。如果下臣没被杀,而能继承宗族世袭的位置,按照次序担任军中职务,作为军中副将率领军队去保卫边境,即使遇上君王的手下,我也不敢违背自己的使命,将会竭尽全力甚至献出生命,没有别的心思,(用这个)来尽到臣对君应有的礼节,这就是用来报答君王的。”楚王说:“晋国是不可以同它争斗的。”(于是)给知罃举行隆重的礼仪把他送回去了。
《祁奚荐贤》今译
(晋国的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侯向他询问可以接替他职务的人,他推荐解狐——他的仇人。晋侯正打算任命解狐,解狐却死了。晋侯又向祁奚询问,祁奚回答说:“祁午(祁奚的儿子)可以担任。”正在这个时候,(副中军尉)羊舌职又死了。晋侯说:“谁可以接替他?”祁奚说:“赤(羊舌职的儿子)可以担任。”因此就派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做副职。
君子认为祁奚在这件事情上能够举荐贤人。推重他的仇人,不算是谄媚讨好;安排他的儿子,不算是偏爱亲人;举荐他的副手,不算是袒护同侪。《商书》说:“没有偏私,没有结党,君王之道,坦坦荡荡。”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得到安排,羊舌赤获得官位;立了一个中军尉而做成了三件(好)事,这是由于能举荐贤人啊。正因为(自己)有善德,所以能够举荐跟自己一样的人。《诗经》说:“只有有德的人,才能举荐像自己一样的人。”祁奚就是这样的。
《子产不毁乡校》今译
郑国人在乡间的公共场所乡校里闲游聚会,议论掌握政权之人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废除乡校怎么样?”子产说:“(废除乡校)干什么?人们晚上工作完毕回来后到这里聚一聚,议论政事的好和不好。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厌恶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呢?我听说做忠善的事情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权势的压制来堵住怨恨。权威的压制难道不能很快遏止怨恨吗?但是就像堵住大河一样:河堤大决所造成的灾害,伤人一定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开出小缺口疏导水流让河道畅通,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而把它当作苦口的良药。”然明说:“我从今以后知道您的确能成就大事。我实在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下去,郑国恐怕确实要依靠您,难道仅仅是我们这些做官的需要依靠您吗?”孔子听到这些话,说:“从这来看,别人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北京大学语言学基础】或【北京大学语言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