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基础(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
3.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
4.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指导书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7.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8.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9.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10.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2.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13. 2026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14. 2026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书籍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四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第六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十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部分内容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湖南师范大学2014研;中央民族大学2013研]
答:经济规律又称“经济法则”,是指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经济规律依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经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其存在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规律也就发生变化。经济规律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①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规律;
②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商品和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社会大生产规律;
③在某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④在某种特定经济领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主要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变动关系,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变动关系的恩格尔定律等。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西南财经大学2005研]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方面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批判地吸收了各种经济学说中的科学合理成分。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的:“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见未来,我们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本原因在于它内在的本质属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发展性。
①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原理需要有新的发展。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机器大工业的初期阶段,企业制度处于工厂制阶段,股份制经济刚开始萌芽。10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还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企业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也与马克思当时预测的状况不完全相同。所有这些都要求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适应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其一般经济理论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理论。尽管《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中阐述市场经济理论的,但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作用也非常明显。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④经济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中国经济。政治经济学要以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政治经济学应该为发展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出应有的理论贡献。
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必须坚持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要勇于实践,作出新探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会进一步深入,许多经济理论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请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天津商业大学2021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以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3)生产力
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工具,包括从落后的手工工具到现代自动化的各种机器设备,是所有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工具的统称。劳动者要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必须与生产工具结合起来。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有根本性不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单靠资本主义自身的力量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克服的,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解决。
3简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关系。[西南财经大学2007研]
答: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研究对象是对某一学科研究内容、范围的高度概括。它确定学科研究的内容、范围、方向等问题。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在于,它是学科研究的起点。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研究对象,才能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任一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区别。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其研究范围有重合之处,有密切关系,但又有区别。研究对象说明学科是干什么的,是学科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即“应然”的。
研究范围则是说明这一学科涉及的领域,指明学科研究的纵深度、宽广度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界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经济规律,从而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除了研究生产关系以外,还包括生产力、经济运行机制和精神生产等。
(3)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要研究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政治问题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内容,因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在研究经济基础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包括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2015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即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1)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就是要揭示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的这种本质联系,以及其实现方式和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不管人们承认与否、认识与否,它们始终按照自己的要求起作用。一旦经济条件变化了,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它的客观性质还在于人们不能违背它,也不能制定或任意改造它。任何人违背了或是企图臆造任何经济规律,都会受到无情的惩罚。不过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也并非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掌握它们,并学会正确地利用它们,即应当既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又充分重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3)经济规律按照其发生作用的历史时期的长短,可分为四类:
①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它表现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的某些共同的本质联系。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共有经济规律的存在,说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有着互相联系的一面。
②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它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联系。例如价值规律。
③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的某种特殊的本质联系。如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有经济规律之一,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则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之一。
④在某一社会形态的一定阶段起作用的特有经济规律,例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特有经济规律,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特有经济规律。
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以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相区别,又以共有的经济规律相联系。在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必须认真研究经济规律的作用,很好地利用它,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回复关键词【北京大学经济学基础】或【北京大学经济学基础(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