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基础(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

3.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

4.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指导书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7.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8.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9.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10.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2.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13. 2026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14. 2026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替代率[安徽大学2022研;中央民族大学2022研;华南理工大学2022研;厦门大学2021研;武汉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ΔX2/ΔX1。式中,ΔX1和Δ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原因是: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2替代效应[华中科技大学2024研;安徽大学2024研;东北财经大学2024研;北京工业大学2023研]

答: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斯勒茨基替代效应中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能够购买他想要购买的价格变动以前的商品购买量;希克斯替代效应中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使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前后保持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3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东南大学2022研;华中科技大学2022研;中山大学2015研]

答: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总存在着一组价格,使得每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某个合理配置禀赋的市场均衡,即只要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每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均衡实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表明价格的配置作用和分配作用是可以分开的。

该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在一个纯交换经济中,如果每个人的效用函数ui(ui表示第i个人的效用函数)在Rn上都是连续、严格递增与严格拟凹(严格拟凹的效用函数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偏好是严格凸的)的,假定x(_)是该交易中的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同时假定禀赋经过再分配,使得分配后的禀赋向量为x(_),那么x(_)必是该经济的一个竞争性均衡。

只有在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时,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才成立。其意义在于指出了分配与效率问题可分开来考虑,凸显了政府在再分配收入中的重要角色。

4基尼系数[南京财经大学2022研;浙江大学2019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东北财经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在图1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OD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与完全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三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图1 洛伦兹曲线

5期望效用[北京大学2010研]

答:期望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用P和1-P表示两种结果W和Q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函数可记作:EU=PU(W)+(1-P)U(Q)。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期望效用函数的建立,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面临风险的行为的分析,就成了对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的分析。

6吉芬商品[浙江大学2023研;中山大学2017研]

答:吉芬商品是指需求与价格之间成正向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提出而得名。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越高反而购买的越多。

如图2所示,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商品。消费者最初选择a点,随着商品1价格的下降,消费者选择b点,吉芬商品1价格的下降反而导致了对该商品需求的减少。商品1价格下降的效应可以被分解成替代效应X1″X1‴和收入效应X1‴X1′。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图2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信号甄别[中山大学2017研]

答:信号甄别是指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委托人),即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采取行动来获取和分析拥有私人信息一方(代理人)的信息,或诱使拥有信息的一方揭示其私人信息的过程。信号甄别和信号传递是一种信号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其差异在于:在信号传递中,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行动;而在信号甄别模型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行动。

在保险市场上信号甄别可以表现为,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保险合同供投保人选择,投保人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合同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从而保险公司就可以获取和分析投保人的私人信息。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打算购买一部手机,购买前我们经常四处查找各种品牌和最新款手机资料,锁定某几种型号后,在网上搜索查看其性价比或网上评论,最后货比三家,确定哪家价格较便宜,购买之前的整个过程即为信号甄别。

8机会成本[西南大学2023研;厦门大学2021研;北京理工大学2020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个问题:①机会成本不等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②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是用于其他选择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③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使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如果机会成本大于收益,则这项决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是不合理的。

9纳什均衡[厦门大学2023研;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研;湖南大学2022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2015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它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在同时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在纳什均衡存在的情况下,它既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不是唯一的;它既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10科斯定理[华中科技大学2024研;西北大学2023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研;武汉大学2019研;中山大学2017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科斯定理是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从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但是,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11外部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2021、2020研;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3研;天津大学2020研;武汉大学2019研;中山大学2018研]

答: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未经补偿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增加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得到报偿。外部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其私人价值。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

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减少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为此付费。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其私人成本。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大于社会最优数量。

外部性纠正办法主要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12帕累托改善[中央民族大学2024研;四川大学2023研;华中师范大学2023研;湘潭大学2023研;中山大学2018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帕累托改善是指,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的情况。帕累托改善增加了社会福利。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善,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13市场失灵[西南大学2024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答: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息。

14风险厌恶[北京大学2010研]

答:风险厌恶是指消费者更偏好的是财富的期望值而不是赌博本身。对于一个风险厌恶者来说,财富期望值的效用大于赌博的期望效用。即:U(π1W1+π2W2)>π1U(W1)+π2U(W2)。式中,π1和π2分别表示两种赌博结果W1和W2发生的概率。风险厌恶者的效用函数曲线必然是凹曲线,且消费者越厌恶风险,曲线凹的程度越大。

15极小极大社会福利函数[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北京大学2013研]

答:极小极大社会福利函数又称为最小最大或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表达形式是W(u1,…,un)=min{u1,…,un},其中W是社会福利,ui是指第i个人的效用,这一福利函数说明配置的社会福利唯一地由境况最差的经济行为人的福利决定——这个经济行为人的效用最小。该函数也体现了罗尔斯对社会福利的看法:政府应当关注经济中那些情况最差的人的生活水平。

16消费者剩余[厦门大学2024研;暨南大学2024研;东北财经大学2023研;深圳大学2023研;浙江工商大学2021研;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研;南京大学2019研]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3来表示。

图3 消费者剩余

如图3所示,反需求函数Pd=f(Q)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3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17三级价格歧视[浙江大学2024研;中央财经大学2022研;中国海洋大学2021研]

答: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第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若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18禀赋收入效应[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

答:禀赋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禀赋的价值也随之发生变动,从而出售该禀赋能获得的货币收入也会相应地变动。这样由价格对禀赋束价值的影响而产生的额外的收入效应,便称为禀赋收入效应。例如,对于一种商品的净供给者而言,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使此时出售禀赋所能获得的货币下降,即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该净供给者的货币收入,这种效应便是禀赋收入效应。禀赋收入效应和普通收入效应便构成了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中总的收入效应。

19补偿变化[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补偿变化是指为准确的补偿价格变动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政府必须给予消费者的额外货币。补偿变化与等价变化都是有别于消费者剩余的对“效用变化”的测度方法,是使用效用的一种货币测度。这种类型的测度本质上度量的是效用变化,但它在测度效用时使用的却是货币单位。消费者回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所必需的收入变化称为收入的补偿变化,这是因为这种收入变化恰好补偿了价格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假设原来的价格是P0,收入为m的消费者将达到效用v(P0,m);如果现在价格变为P1,他达到的效用变为v(P1,m)。为了衡量这二者间的福利差,我们只需选择一个可比价格q,按这个价格计算二者的间接效用币值即可。当我们选取可比价格q=P0时,就得到等价变化,EV=s(P0;P1,m)-s(P0;P0,m);如果选取q=P1,我们得到的是补偿变化CV=s(P1;P1,m)-s(P1;P0,m)。

20胜者的诅咒[中山大学2018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研]

答:胜者的诅咒是指拍卖胜者很可能不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还可能遭受损失。考虑共同价值拍卖的情况,假设投标人i对拍卖品的价值的估计值为v+εi,其中v代表拍卖商品真实的共同价值,εi代表投标人i的估计有关的误差值。当每一个投标人出价等于其估计值时,误差值εi最大的人,即具有εmax的投标人将赢得商品。但是,只要εmax>0,这个投标人支付的价格就会超过拍卖商品的真实价格v。此时,拍卖胜者不仅不能获得预期利润,还遭受了损失。这就是胜利者的诅咒。

人们在石油开采权拍卖中首先发现了该现象,在拍卖过程中胜者为了赢得拍卖必须出高价,当该价格高于拍卖品实际价值时,胜者诅咒就出现了。一般来说,升价拍卖相对于降价拍卖在信息更不充分、竞拍者更多时,发生概率更高,即更容易出现胜者的诅咒。

21希克斯需求[北京大学2013研]

答:希克斯需求又称为补偿性需求,是指在给定的价格与效用下,能使消费者实现支出最小化的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希克斯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商品价格与效用水平不变的假设条件下,某一商品的价格与其购买量之间的关系。关系表示为:x*=xc(px,py,U)。

22激励相容[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中山大学2015研]

答:激励相容是指在存在道德风险的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如何保证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代理人)按照契约的另一方(委托人)的意愿行动,从而使双方都能趋向于效用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如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雇主为了诱使工人的选择成为最优选择x*,必须将激励计划s(y)设计成能使工人选择劳动量x*获得的效用大于他选择任何其他劳动量x而获得的效用。对于所有的x,这一激励相容约束如下:s(f(x*))-c(x*)≥s(f(x))-c(x)。

因此,激励计划必须满足的两个约束条件:①激励计划必须使工人至少得到保留效用u;②激励计划必须使劳动水平x*处的边际劳动产品等于边际劳动成本。

23停产条件[北京大学2013研]

答:停产条件是指一个企业停止生产的条件。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企业停产条件可表示为:P<AVC。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停产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搜一搜

回复关键词【北京大学经济学基础】或【北京大学经济学基础(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