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基础(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2.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

3.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

4.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考研指导书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7.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8.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9.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10.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12.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13. 2026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14. 2026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论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3章 消费者选择

第4章 生产技术

第5章 成 本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7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部分内容


第1章 引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什么是经济学 ★★

1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四个基本经济问题,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上述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考点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见表1-2) ★★★★

表1-2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例题:

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  )所要研究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答案】B

【解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拓展:经济研究中常犯的两类错误

(1)合成谬误。合成谬误是这样一种陈述,对局部正确的就推论来说对整体也正确,或者对整体正确的就推论来说对局部也正确。一般而言,局部正确的事情不等于整体也正确。很多经济状况产生合成谬误,其原因在于局部之间相互影响才能产生整体的结果,而这个整体的结果与局部却不同。

(2)事后谬误。事后谬误是指“在此之后,因此,由于这一点”。事后谬误是由于第一个事件发生在第二个事件之前,所以第一个事件引起第二个事件的推理失误。

考点三:理性人假定和经济原理 ★★★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家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人,即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或目标最优化。更一般地,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他们试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理性人假定的前提下,可得出一些重要的经济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经济学十大原理

考点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为“小经济学”。它以对经济个体的行为分析为基础,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相关的改善途径。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一般均衡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为“大经济学”。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那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森林整体。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3)

表1-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获取方式:扫码关注下面公众号,关注后

搜一搜

回复关键词【北京大学经济学基础】或【北京大学经济学基础(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