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


1.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2. 全国名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精选

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名校考研真题

考研指导书


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3.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4.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文章封面图片的替代文本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

书籍目录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3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3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部分内容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443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壹 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清代,_____是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

2.在科举考试中,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_____中都考取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3.北魏贾思勰所著的《_____》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4.《蒙娜丽莎》是意大利画家_____最著名的绘画作品。

5.《木兰辞》是北朝_____民歌的代表作。

6.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汉的_____。

7.西洋画注重“形似”,以写生为主,中国画注重“_____”,以写意为主。

8.伊斯兰教的教义集中在该教信奉的《_____》里。

9.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拉祜、纳西等民族都过_____节,但他们对火与光的理解不相同。

10.北京_____是北方民居的代表,其建筑特点是对外隔绝,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天地。

11.明代以后,西方传教士东行来到中国,其先行者和奠基人就是意大利人_____。

12.司马光的《_____》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13._____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等。

14.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是唐代陆羽的《_____》。

15.平民发明家毕羿发明了_____印刷术,实现了排版印刷,这一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16.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杂志创刊,该杂志后来改名为《_____》。

17.被誉为“唐初四杰”的唐代著名诗人是_____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8.“炎黄子孙”中的炎帝是指_____,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象征。

19.伊斯兰教与佛教、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20.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以表演旦角闻名,被称为京剧“_____”。

21.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的_____最初是个农耕节。

22.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其书法代表作是《_____》。

23.《春江花月夜》的首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下一句是_____。

24.中国拥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共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25.殷墟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商代王室的占卜记录,故亦称_____。

26.在宋词流派中,_____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

27.《_____》是有史以来由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28._____的金字塔(Pyranids)建于4500年前,是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

29.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即_____,是中国医学的突出成就,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0.隋炀帝时代修建的_____贯通中国南北,是一项世界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西周时期分为两段,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

2.基督教宣称上帝创造世界,以信仰上帝而得名。(  )

3.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极盛阶段,华夏族逐渐改称“汉族”,此后的“汉语”“汉字”也由此而来。(  )

4.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鼎盛时期,日本政府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明与文化。(  )

5.中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

6.孔子创立的“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

7.《九章算术》中记载的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是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最早记录。(  )

8.在古代文献中,“庠”是指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  )

9.汉唐以后,渐有“书画同源”之说,因为二者的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  )

10.按照中国的传统,黄色为最尊贵的颜色,它源于古人对皇帝的崇拜。(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六书中,属于造字法的是(  )。

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B.象形、形声、转注、假借

C.象形、指事、形声、转注

D.象形、指事、假借、转注

2.《杜十娘怒陈百宝箱》出自(  )。

A.《传奇》

B.《聊斋志异》

C.“三言”

D.“二拍”

3.“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   》)。

A.威尼斯商人

B.李尔王

C.第十二夜

D.仲夏夜之梦

4.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植物、花木,并以此寄托情感,比喻某种品格,中国也有“岁寒三友”之说,“岁寒三友”是指(  )。

A.松、柏、梅

B.松、蓬、梅

C.松、竹、梅

D.松、柳、梅

5.“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郑和所率的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的(  )。

A.索马里和肯尼亚

B.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C.埃及

D.南非

6.佛教四大名山是指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
  )。

A.泰山

B.九华山

C.华山

D.武当山

7.(  )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

A.佛教

B.儒教

C.喇嘛教

D.道教

8.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  )。

A.中秋节

B.寒食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9.中国古代乐器按演奏方法分为(  )四大类。

A.钟、竽、琴、瑟

B.骨、土、石、木

C.编钟、箜篌、琵琶、大笙

D.吹、拉、弹、打

10.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四大菜系”之说,是指(  )四大菜系。

A.鲁、川、淮、粤

B.鲁、川、闽、粤

C.鲁、川、湘、粤

D.鲁、川、浙、粤

11.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以“苏州四大名园”最富盛名,包括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和(  )。

A.个园

B.留园

C.何园

D.寄畅园

12.“黑陶文化”又称(  ),因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光亮而闻名。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

13.在行政区划方面,唐宋直至金辽,主要实行(  )。

A.十二州制

B.郡县制

C.道路制

D.行省制

14.鄂温克族主要生活在我国(  )地区。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15.下面哪个节日不属于基督教?(  )

A.圣诞节

B.复活节

C.开斋节

D.受难节

16.以下哪一部不是老舍的作品?(  )

A.《家》

B.《老张的哲学》

C.《正红旗下》

D.《四世同堂》

17.(  )年,国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此后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A.1956

B.1957

C.1958

D.1959

1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开元之治”出现于(  )在位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9.“人、马、日、月、口、耳”这类汉字,都从实物演化而来,这种结构体现了汉字的(  )的精神。

A.写实主义

B.人体本位

C.天人合一

D.追求个性

20.中国地域辽阔,汉唐时期已经形成(  )两个中心。

A.长安、洛阳

B.长安、咸阳

C.长安、建康

D.长安、临安

2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境内,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A.扎龙

B.齐齐哈尔

C.黑龙江

D.丹顶鹤

22.(《   》)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

A.芙蓉锦鸡图

B.步辇图

C.历代帝王图卷

D.清明上河图

2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崔颢诗作(《   》)中的两句。

A.登楼

B.登鹳雀楼

C.黄鹤楼

D.使至塞上

24.“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至少在(  )时代就已经出现。

A.先秦

B.两汉

C.隋唐

D.魏晋

25.荀子和孟子一样提倡“礼义”,但二人的出发点却不同,荀子强调的是(  )。

A.性善

B.性恶

C.仁政

D.无为

26.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是(  )人。

A.德国

B.奥地利

C.波兰

D.捷克

27.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其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英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28.明代末年的(  ),是中国地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用34年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16个省区,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地理旅行与考察。

A.郦道元

B.裴秀

C.徐霞客

D.沈括

29.1403年,朱棣夺位称帝,迁都到现在的北京,改称(  )。

A.燕京

B.大都

C.北平

D.北京

30.中国典籍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其中“集部”是指(  )。

A.儒家经典及研究著作

B.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著作

C.历代文学作品

D.史书即评论诗书的著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举例说明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2.在汉语作为第二种语言教学中,应如何处理语言训练与文化知识讲解之间的关系。

贰 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

五、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内部因素是指语言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和_____。

2.记忆按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_____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_____理论。

4.测试的信度可以从测试的稳定性、测试的等值性和测试的_____这三方面衡量。

5.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要素、言语技能、_____和相关文化知识四个方面。

六、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操作的系统,是动态系统。(  )

2.如果把超过刚能背诵程度的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那么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  )

3.在心理学理论中,抑制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判断和自我保护。(  )

4.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方法。(  )

5.教学原则对一切教学活动都有指导作用。(  )

6.水平测试以检查受试者某一阶段的语言学习成果为目的。(  )

7.检验语言学习成败的标准是学习者能否在交际中使用这种语言。(  )

8.习得与学习假说是克拉申(Krashen)输入理论的基础。(  )

9.精讲多练体现了汉语作为第二种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原则。(  )

10.母语对第二种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我们称之为语言的迁移。(  )

七、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习“下雨”一词时,让学生联想到“刮风、干旱、担心”等多方面的词语,这种方法是(  )。

A.联想法

B.类聚法

C.比较法

D.搭配法

2.跟读、重复、模仿、替换这类练习是(  )。

A.交际性练习

B.有意义练习

C.机械性练习

D.任务性练习

3.在教学中,教师输入的信息应有控制,比如输入的内容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稍高出一点,使学生借助一定条件即可理解,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

A.自然顺序假说

B.监控假说

C.i+1理论

D.i+0理论

4.如果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说出“我要结婚他”这样的句子,其偏误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B.母语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简化

5.一个留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不知“阅览室”这个词怎么说,就用“一个可以在里面看书、做功课的房间”来解释,这个学生用了(  )的交际策略。

A.回避

B.简化

C.造词

D.描述

6.在汉语教材中,一个语言项目在不同阶段有规律地多次出现并附有练习,这体现了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  )原则。

A.重现

B.语言对比分析

C.学习与习得结合

D.重视交际能力

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通常所谓的“语言要素”指的是(  )。

A.语音、词汇、语法

B.语音、词汇、汉字

C.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D.语音、词汇、语法、修辞

8.如果一个外国学生喜欢中文的优美声调和有趣的汉字,这会使学生对汉语产生(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积极态度

D.消极态度

9.能够集中全班注意力、促进大家思考的提问方式是(  )。

A.先提问,后指定学生

B.先指定学生,后提问

C.多提问外向学生

D.多提问内向学生

10.一个留学生在口语中常用“寒舍”“高见”“贵国”等词语,听起来不够得体,原因在于他对中文的(  )理解、掌握的不够好。

A.语义文化

B.语用文化

C.语构文化

D.国情

八、简答题:(共5分)

在汉语作为第二种语言教学中,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有哪些?

叁 案例分析与写作

九、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小张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美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抵美后,他被安排吃、住在一位美国人家里。他希望和房东搞好关系,在入住的当天,就送了一份比较贵重的礼物表达心意。房东彬彬有礼地接受了礼物,然后热情地介绍家里的情况,并跟他约法三章,说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小张一一应允。在随后的生活中,小张发现,自己不像想象的那样能够适应美国饭菜,就偶尔做做中国饭,虽然很小心,却常被房东提醒油烟太大。房东一家是基督徒,有时也邀请他一起去教堂,小张礼貌地回绝了。三个月后,小张觉得在房东家的生活寂寞无味,跟房东的关系不冷不热,很苦恼,但不知如何改变。

小张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私立高中,校规严格。不过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也非常渴望了解中国,常常请求小张教一些教学计划以外的内容,小张都尽可能地满足了学生们的愿望。小张是个勤奋的老师,每次课都准备得非常充分,想方设法让教学生动有趣,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很多学生因此成了他的朋友。一次周考,全班同学都考得很好,大家很高兴。在周五的课堂上,小张做完了考试总结后,离下课还有15分钟时间,一位学生提议,为了庆祝全班都考得很好,大家一起吃点小吃。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小张没有多加思考,就同意了。于是,小张自己掏钱请两位同学去学校的自动售货机买了饼干和薯片,全班同学一起分享,皆大欢喜。然而半个月后,有家长将小张告到教务部门,说他违反校规,上课时带学生吃东西,小张觉得很委屈,但仍然面临被处罚的危险。

小张如何走出困境呢?

更多内容,请点击获取:
http://shuyue.100xuexi.com/Ebook/969316.html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